地方債務風險可能增加經濟減速壓力
2012-06-19   作者:凌秀麗(中國人保資産管理公司保險與投資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鋻於穩定經濟周期對處理當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至關重要,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出現超預期下滑的背景下,目前已進入償債高峰的地方融資平台債務是否會惡化,這個問題更值得引起關注。
  從目前來看, 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已經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理新規——《關於加強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及相關規定。其中規定,對於現金流全覆蓋、已經確定工期但因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不能如期完工的項目,貸款已到期的融資平台,要一次性修改貸款合同,根據實際工期重新確定貸款期限;對於現金流全覆蓋、項目已建成但還沒有産生足夠現金流償還貸款本息的融資平台,可以在原有貸款額度內進行再融資,並以貸款形式實施再融資的,但貸款總量不得超過原有貸款額度。
  可以説,相關監管部門實際上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的“展期”與“借新”給予了“緩和”的空間。這一監管政策的轉變,與此前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對外宣稱平台貸款“不準展期、不準借新還舊”的強硬、不可通融的姿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一態度的轉變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監管部門的“無奈”:一方面,從2011年底平台貸款陸續到期以來,為了避免信貸風險的集中爆發,倒逼相關部門松動監管尺度,從中也反映出平台貸款可能存在大量償還風險,以及銀行業面臨較大的資産質量隱患;另一方面,當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也促使相關監管部門在與地方政府的博弈中被動調整相應的監管政策。
  當然,這與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已進入償還高峰期也不無關係。根據審計署統計,今明兩年需要到期償還的平台貸款佔總貸款的比重分別為17.17%和11.37%,債務本金合計高達3萬億元。另外,從允許對平台債務進行“展期”或“借新”中可見當前地方財政確已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因為,房地産調控使得佔地方財政收入很大比例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縮水,造成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日趨緊張。儘管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存在較大差異,但對那些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而言,償債壓力之重也可想而知。
  據此觀察,平台貸款展期旨在“以時間換空間”,以緩解當前地方政府面臨的較大償債壓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政府目前在處理地方債問題上尚未給出統一答案,通常採取的措施之一是債務展期。但問題是債務即便展期,也只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拖延時間、把問題留到以後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將來很可能還會出現類似的逾期情況。“借錢要還”是硬道理,再考慮利息因素,地方債務會像“滾雪球”越滾越多。這也意味着,地方債務始終是各級地方政府無法繞開的一個嚴峻問題。
  在筆者看來,目前被動調整的平台貸款政策無疑會加大地方債務的長期風險。這是因為,在目前預算約束軟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缺乏財政自律,追求GDP考核的政績需求,自然會催生其很強的融資與投資衝動。加上地方政府的行政權力過大,其對當地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力也很強。如果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制度環境不發生變革,未來平台貸款風險很可能還會再次“發酵”。從某種角度分析,平台貸款政策的松動都將不利於我國銀行業及整體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因為,習慣於主要通過經濟高增長實現債務化解的傳統市場環境已發生較大的變化,當前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已面臨較大的減速壓力,尤其是未來房地産調控還將持續不松懈,勢必會制約擴大投資需求刺激經濟增長的傳統路徑,從而對未來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形成較大制約。反過來看,這也會促使地方政府可能增加而不減少資源稅、營業稅、房産稅及增值稅等稅收,以爭取更多的收入來源。結果是可能加大民眾的稅負壓力,也可能造成企業稅負負擔而增加其盈利壓力。另外,一旦地方債務風險難以化解,地方債務最終是否可能會變相由納稅人埋單,這個問題也值得關注。
  由此觀之,地方債務風險將可能形成抑制消費、制約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等方面的較大衝擊與影響。在當前經濟增長減速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處理好地方債務風險,對當前中國經濟實現“穩增長”目標至關重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網民剖析地方債務潛在風險 2012-03-14
不要輕易低估地方債務風險 2012-01-13
地方債務風險主要應是流動性風險 2011-08-29
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需要具體辦法 2011-08-19
化解地方債務危機不能依賴土地財政 2011-06-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