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2012-06-18   作者:蘇渝(重慶大學兼職教授)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上交所總經理張育軍6月14日&&,處於經濟轉型中的中國資本市場有着重大投資價值和投資機遇,上交所將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
  張育軍談到的是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交易所本身需不需要改革創新?相關討論和建議最近一直在持續。筆者認為,交易所改革創新勢在必行,起碼有兩大改革思路可作參考:
  首先,改革交易所的職能。早在今年2月,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拋出過一個引起熱議的問題:IPO不審行不行?多位專家給出的結論是“不審不行”。不過,按照國際慣例,證券監管部門不是IPO職能部門,審核權都在交易所。於是,有專家建議在完善各項制度的同時,將上市審批權逐步下放給滬深交易所。
  後來,又傳出交易所怕接“燙手山芋”的説法,原因是交易所擔心把關不嚴而被股民指責……
  縱觀成熟的資本市場,即使門檻較低的市場,如美國納斯達克,IPO也是要有審批的,不然垃圾公司會把股市變成垃圾場。只不過,審批的權力應該放在離市場最近的那個機構。像A股這樣把上市審批權交給證監會是很少見的,也是存在弊端的。在成熟的資本市場,IPO審批權都放在交易所。如果交易所監管不到位、審核不得力,證監會處罰交易所就是了。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制定一套完善的配套制度。以港交所為例,其負責IPO審批,看似門檻不高,但要對上市公司進行多次聆訊,程序到位且透明,倘若查實有包裝上市、造假上市行為,相關公司將面臨非常嚴峻的刑事處罰及民事賠償。筆者認為,證監會負責監管、交易所負責發行,應該是今後交易所改革的方向,這樣才能與成熟市場逐步接軌。
  其次,交易所應成為上市公司。世界上叫得響的幾個交易所都是股份制上市公司,比如美國的紐交所。交易所成為上市公司的最大好處在於,成為公眾公司以後,投資者可以成為其股東,甚至參與交易所決策,更有利於三公原則的落實。同時,交易所可以以身作則,在規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給股東分紅、維護股東利益方面做出表率,讓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
  總體來看,交易所改革創新勢在必行,監管層也在積極鼓勵支持,只要改革的方向對,就一定能提升市場的投資價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交易所整頓大限將至 結果不樂觀 2012-06-12
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正式進入交易所市場 2012-06-12
熱烈慶祝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2012-06-11
東北亞現貨商品交易所開業 2012-05-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