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中醫切勿拔苗助長
2012-06-06   作者:龔鵬(醫學博士)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因為中醫,甘肅省衞生廳廳長劉維忠已不是第一次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打通任督二脈説” 、“豬蹄湯説”等“劉氏語錄”,在互聯網廣為傳播,劉維忠本人也逐漸被塑造成一個神話中醫藥的政府高級官員,從而飽受爭議。
  很明顯,批評的聲音遠遠壓過了讚許的聲音,人們有理由質疑一個政府部門——特別是科技含量頗高的省級衞生主管部門,竟鼓勵推廣1980年代氣功熱期間成名的“真氣運行法”。
  “真氣運行法”是一個什麼東西呢?如果就像傳統保健體育的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估計人們會對甘肅衞生廳的相關做法不那麼反感。但由於“真氣運行法”中有氣功的概念,而且涉及玄冥的內容,就給社會造成了異樣的觀感。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一隻小麻雀,中華文化的所有元素在中醫藥中都有所體現。中華文化本身的多元性和複雜性,決定了中醫藥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的多元性和複雜性。中醫藥的流派之多,是現代醫學難以想象的,甚至中醫藥界內部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大相徑庭,比如對“氣功”的理解就各式各樣:一般認為就是呼吸導引之術,但也有認為是“內觀”、“治病”之術,後來還發展出“內氣”與“外氣”之爭;對經絡實質的爭論,也綿延了近百年。
  由此,用政府力量去推動“真氣運行法”,有欠妥當和慎重;高談闊論“打通任督二脈”,也與高級衞生官員的身份不相稱,畢竟“真氣運行法”的提法使之不同於一般的體操或養生健身功。
  其他人講講“真氣”,不會有太大問題,而作為政策制定者,“劉廳長們”如果也講“真氣”,就得小心了。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被媒體廣泛報道的甘肅省一些受爭議的中醫政策,看看有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有沒有法律法規方面的依據。
  爭議政策包括:門診吃中藥、使用針灸、拔火罐等診療100%報銷;西醫晉陞高級職稱時須加考《中醫學》並佔20%分值;綜合醫院裏的西醫科,也必須挂上中醫養生知識,西醫也要開中藥等等。
  這些政策,有些不一定合理,有一些單憑只言片語的報道,無法用合理或不合理來簡單概括,還要看有無限定條件。
  一些政策是在中醫藥式微的情況下提出的,從扶持中醫藥、中西醫並重的出發點來看,總體上無大的不妥,小的地方可以商榷。因為搞純粹的中醫藥,經濟效益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適當予以政策傾斜,有助於提高中醫從業人員的待遇水平和積極性,讓他們安心中醫藥事業,為百姓提供更好的中醫藥服務。只要財力許可,吃中藥、用針灸、拔火罐等比較低廉的醫療開支,由財政全額承擔,老百姓是歡迎的。
  從法律法規的層面,甘肅的做法倒也挑不出大的問題。在已有的法律法規以及草案已上報國務院的《中醫藥法》中,都有扶持中醫藥的要求。目前的情況恰恰是,有的地方對中醫的扶持力度不夠,政策貫徹打了折扣,所以才有了甘肅這樣一個省級中醫藥改革示範區的典型。作為示範區,國家賦予了一定先行先試的權力,允許其做一定的探索。
  較有爭議的可能是“西醫也要開中藥”。中西醫學屬於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如果西醫沒受過相關訓練,不得不開中藥,顯然不合理,過於草率,有點趕鴨子上架的味道。但如果是西醫接受過相關訓練和考核,又另當別論。中國政府搞的“西學中”活動從1950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幾乎沒有停頓,中醫的學問西醫也當能掌握,否則中醫藥豈不陷入了“不可知論”?而“西醫要開中藥”也並非沒有根據,從更廣闊的地域來看,西醫開中藥是一件見怪不怪的事,一個西醫從沒開過中藥或中成藥倒比較稀奇。在教育部、衞生部審定的西醫課程中,中醫藥也是一門必修課。
  至於西醫的職稱晉陞一刀切要求考中醫,也許不是最恰當,畢竟術業有專攻。但從對等的角度,中醫職稱晉陞肯定也需要涉及西醫的內容。另外,西醫大夫在中國的醫療環境下,一點不懂中醫,似乎很難面對病人的困惑。還有,劉廳長的“中醫藥工作從娃娃抓起”言論並不足為奇,因為中醫藥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等舉措,在各地普遍存在。
  東西方文化充分交融讓我們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彩,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會的部分分裂,對傳統事物的認識不統一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有部分人堅定地支持中醫,而不管中醫這個“大籮筐”裏具體裝了些什麼東西,甚至對披着中醫外套的騙術也來者不拒;還有一部分人肆意貶損中醫,總是放大中醫裏那點雞毛蒜皮的事情,用有色眼鏡把斑斕多彩的中醫藥轉變成單一顏色的落後事物的代表。而不管是盲目崇拜還是無謂攻訐,都如同瞎子摸象,均值得我們注意。
  劉廳長為中醫大聲呼籲,其用意無疑值得充分肯定,如果整個社會能自覺、主動地破除一些中醫前進道路中的樊籬,將是中醫之幸,也是百姓之幸。但劉廳長的方式方法,卻給其帶來麻煩,也讓中醫又一次被抨擊。筆者以為,“打通任督二脈”一事之所以發酵,不在於劉廳長推行的扶持中醫藥政策,甚至不關任脈督脈什麼事,主要在於“打通”二字,無法測量、無法觀察,而且跟武俠糾結在一起,在我們的理性直覺範圍之外,進入了一種玄冥的、只可意會的境界,討伐由此而起。
  中醫的復興伴隨着中華文化的復興,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但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拔苗助長,隨意為中醫“加冕”,到頭來破壞了中醫藥的社會形象,減慢中醫的再崛起進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扶持中醫需防止“過猶不及” 2012-06-05
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被列入醫改項目 2012-06-01
南洋中醫藥老字號“返鄉”中國市場 2012-04-27
國新辦今日召開發布會介紹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情況 2012-04-26
山東政協委員:挖掘偏方、驗方保護民間中醫藥“寶典” 2012-02-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