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産業要追求質的提升
2012-05-22   作者:王海洋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第八屆文博會於5月21日落下帷幕。據《光明日報》報道,本屆文博會規模又創新高,主展館共計1928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比上一屆增加32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地區全部參展,第三次實現政府組團“滿堂紅”。從當初的“無人問津”,到“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港澳&地區全部參展”,從擔心場地太大展位擺不滿,到連續三屆“一位難求”,充分證明了近年來我國文化産業的蓬勃發展。
  經過近10年的加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文化産業大國。文化體制改革成效顯著,文化産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文化市場繁榮健康發展,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穩步提升。娛樂文化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等新興文化産業發展迅速。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從連續五年的發展數據看,北京、上海、廣東和雲南的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超過5%,這意味着文化産業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産業。以龍頭城市為先鋒、大中城市為主力帶動中小城市快速崛起的新局面基本形成。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目前只是文化産業大國,尚未成為文化産業強國。文化品牌少、文化含金量不足、文化産業影響力不足問題凸顯。一方面是大批低水平的文化産品庫存積壓,另一方面是高水準的文化産品供不應求。以電視劇制播為例,每年有一半的電視劇拍完之後就束之高閣無人問津。在電影領域這種現象更為突出,國家廣電總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國産故事片産量已超過500部,全國城市影院票房已超過120億元。但500多部電影只有1/4能得到放映機會,也就是説,超過七成的電影拍好後根本沒有機會與觀眾見面。
  在國家大力支持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未來我國文化産業將獲得跨越式發展,但是這種發展不應該是簡單的量的放大,而是要有質的提升,這樣才能增強我國文化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文化産業發展是自然成熟的過程,要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切忌浮躁、“一口吃成個胖子”。要謹防片面追求發展速度、發展規模以及與之伴生的文化産業泡沫,避免走其他産業發展的老路。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産業良性發展之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文化産業政策利好建議超配傳媒股 2012-05-15
文化産業園區"房地産化"趨勢明顯 2012-05-11
光靠資本構建不了文化産業 2012-05-03
全球首個古堡文化産業基地被列入廣東省重點項目 2012-04-26
文化産業財稅扶持政策密集&& 2012-04-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