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製造業醞釀變局
2012-05-22   作者:傅雲威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雲威看澳洲

  在日前舉行的“2012《製造業者月刊》奮進獎”(2012Manufacturers’MonthlyEndeavourAwards)頒獎典禮上,澳大利亞製造業協會主席迪克瓦波頓(DickWarburton)指出,目前,澳大利亞製造業飽受本幣匯率高,用工成本高,行業合規成本高的“三高”困擾,已到生死存亡時刻。
  對某些製造業部門而言,瓦波頓的話並非聳人聽聞。當下,澳大利亞仍為雙速經濟所主導,礦業獨大的格局短期不會結束,由此帶來的澳元匯率偏高,部分行業技術工人匱乏等問題仍會持續。這對製造業尤其是勢單力薄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疑不是好消息。
  面對筆者的問詢,一些中小製造業者沒有掩飾內心焦慮。談到製造業發展的話題,澳大利亞機械零件製造商WASCA公司銷售主管丹尼爾柯恩坦言,近10年來,澳大利亞製造業只是萎縮,沒有發展可言。目前,製造業産值佔澳大利亞經濟總量不足10%,僱員僅佔全澳勞動力8%,國際競爭力顯著下滑。
  柯恩以自家公司為例指出,作為傳統製造業者,公司急需技術創新,然而資金缺乏成為創新的顯著瓶頸,公司也曾根據相關政策申請政府資助,卻連連碰壁。另外,工會組織過於強勢,也不免限制企業發展。
  繁複的行業監管制度同樣令人頭痛,據老牌熱水器製造商瑞姆公司首席執行官馬修薩克斯頓透露,公司目前雇傭90名工程師,一半的工作時間用於確保企業合規。數年前,工程師花費在這方面的時間僅為10%至15%。薩克斯頓認為,某些監管措施已經構成扼殺企業創新和投資的高門檻。
  製造業全行業,尤其是某些中小企業,實際已經陷入邊緣化境地,一些業內人士擔憂工黨政府即將實施的碳稅將增加成本,對中小企業的生存構成新威脅。
  儘管遭遇生存危機,澳製造業卻遠非一片蕭條,行業內部加速分化態勢值得關注。其主要特點為,大型企業易受補貼,中小企業常受忽視;傳統製造業消亡,新興製造業興起;善於搭建貿易平台及與中國等新興國家商貿關係密切的企業逐步做大,與新興國家缺少互補性、及存在明顯競爭關係的企業不斷萎縮。
  近期,工黨政府為本土汽車製造商霍頓有限公司提供了2.75億澳元(約合2.7億美元)的資金支持,此舉立即促使霍頓贏得了一份為中國市場設計新車的合同。對此,柯恩分析認為,大企業僱員眾多,工黨政府對它們慷慨解囊的背後是懾於資方裁員;而中小企業僱員少,游説能力弱,自然乏人問津。
  在綠色經濟施政思路主導下,工黨政府以“清潔21世紀”戰略為抓手,試圖促進製造業走上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政府推出包括12億澳元(約合11.8億美元)清潔技術計劃在內的系列政策,為研發和應用清潔能源技術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資助。據市場諮詢商“納米市場”估算,到2016年,澳建築物用光伏産品市場估摸預計會達到64億澳元(約合63億美元)。
  在對外經貿領域,借助商貿平台,企業抱團出海,是近年來澳製造業的新現象。作為澳紐集團創辦的商貿平台“澳紐之窗”旨在實現讓澳大利亞、新西蘭産品供應商更直接地接觸中國高端消費者,為有意拓展中國市場的製造業企業在華産品註冊、進口、經銷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出口服務。
  困難不代表缺乏機會,在觸碰轉機之前,澳製造業可能需要經歷一場痛苦的轉型。在此過程中,有人會崛起,有人會倒下。可以預見,科技化、集約化、國際化、集團化將是澳製造業今後演進的整體走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澳本幣互換邁開雙邊貿易自由化第一步 2012-03-30
澳大利亞銀行下調澳元兌美元匯率預期 2012-05-14
澳大利亞:預算盈餘將擴大利率下調的操作空間 2012-05-09
澳大利亞央行下調經濟增長預期 2012-05-04
澳大利亞公布3月份官方外匯儲備 2012-04-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