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資違規操作存隱患
2012-05-21   作者:楊路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博士)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目前,全國省、市、縣三級政府共設立融資平台公司將近7000家,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各縣均存在融資平台債務。在當前的債務餘額中,共有52359億元、佔比48.85%的資金,是2008年以後的新舉債,高速公路、地方所屬普通高校和醫院的債務較高,其中銀行貸款為最主要的貸款渠道,貸款金額84678億元,佔比79.01%。

  部分地方融資平台有違規操作現象

  由於部分各級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存在違規提供擔保、違規抵押或質押取得債務資金,以及將資金投向資本市場、房地産和高能耗、高污染、産能過剩項目等問題。經銀信聯和中金公司測算,2012年到2014年中國銀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總量的35%將集中到期,3年平均還貸2.63萬億元,特別是2013年將達到2.76萬億元的峰值,地方政府集中償貸壓力加大。同時自2008年起,部分商業銀行為搶佔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市場份額,降低項目准入標準、忽視項目資本金要求、放鬆對融資平台項目貸前、貸中、貸後的檢查,因此將面臨極高的信用風險,並對資産負債管理産生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是影響商業銀行資産結構調整。政府融資平台項目以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項目為主,商業銀行在圍繞“政府”的信貸需求時,勢必會加大對鋼鐵、水泥、建築、甚至房地産等行業的投入,減少對服務業、高科技、新能源産業的關注,與人民銀行、銀監會推行多年的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思路相背離,帶來信貸結構的倒退。特別是,在當前商業銀行信貸資源緊張,貸款規模受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統一管制的情況下,加大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投入,將相應減少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惡化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是引起部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政府融資平台項目投資周期長,資金量巨大,單一客戶集中度高,信貸周期也相對較長。由於政府融資平台項目以公益類居多,在漫長的償債周期中,政府償債能力的變化時刻威脅着商業銀行的資産質量。目前,按照擔保形式,商業銀行對政府平台類貸款可分為全覆蓋、基本覆蓋、半覆蓋、無覆蓋四大類,除全覆蓋外、後三類貸款風險敞口都比較大。後三類平台貸款約佔全部平台貸款的12%左右,假使以2010年末平台貸款餘額為基數,一旦後三類平台貸款形成不良,將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加近1.02萬億元,一舉打破2005年國內商業銀行上市以來的風險控製成果。
  三是有可能使部分商業銀行進入惡性融資循環。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項目不良率的增加,不僅會提高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還會侵蝕商業銀行的資本金,這有可能使商業銀行加大融資力度,或者使商業銀行過度依賴擴大存款等短期化選擇,以彌補自身的流動性不足,由此影響到銀行體系的資産負債結構。

  加大排查力度

  為此,商業銀行應儘早採取措施,加大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排查力度。首先,定期對政府償債能力進行梳理。不可冒然實行“一刀切”,停止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發放貸款,杜絕新增平台貸款反而會加速資金鏈的斷裂,引發風險提前釋放。按照貸款五級分類標準,根據貸款項目性質(公益性或者非公益性)、項目收益評估、抵質押擔保情況、平台自身財務狀況等因素,合理評估投融資平台的整體償債能力,將投融資平台貸款分別歸入不同風險等級進行管理。並明確償債主體和債權債務關係,增加擔保主體、追加土地和優質企業股權及有效收益權等合法足值抵質押品等方式,緩釋平台貸款信用風險,以確保後續建設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其次,建立融資平台風險預警體系。通過對債務風險指標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有助於即時監測債務變化情況和趨勢,並及早警示債務風險,便於預先採取有效的措施防範和化解。最後,為避免風險過於集中,商業銀行應鼓勵融資平台公司結合債券融資、項目融資、股權融資等,發展除信貸以外的其他形式融資,發展公私合營,積極引入民間、風險投資基金等多種資金來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信託公司發力地方融資平台業務 2012-05-16
標普:中國地方融資平台不會出現大範圍違約 2012-04-17
地方融資平台迎償債高峰 部分地方被指過度舉債 2012-01-07
規範地方融資平台 發揮承債主體功能 2012-01-04
地方融資平台貸政策松動 地方償債壓力稍緩 2011-10-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