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2-05-09 作者:黃淑慧 來源:中國證券報
|
|
| |
近期兩隻滬深300ETF募集總規模超過500億元,兩隻短期理財基金髮行總規模也達400億元,當基金業正在為如何度過瓶頸期糾結之時,連續數只超百億基金的成功發行讓業內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無須質疑,創新是這些新基金受追捧的共同原因。身處逆境下的基金行業,亟須通過創新突破困境重塑形象,逐步實現向現代資産管理公司戰略轉型的目標。 總結這幾隻新生的百億基金的共同特點可以發現,創新都瞄準滿足投資者需求。華泰柏瑞、嘉實兩隻滬深300ETF産品成功聯結了滬市、深市及股指期貨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滬深300現貨。華安月月鑫、匯添富理財30天兩隻短期理財産品,填補了目前短期理財産品市場的空白。 這些經驗説明,當我們因股票市場平淡而感慨基金業“靠天吃飯”窘境的時候,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並沒有消失,而是切切實實存在。並不是只有A股晴天時基金業才能生存,充分體察市場的關切點、貼合廣大投資人的需求、用創新的思路設計産品,同樣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事實上,在這些創新産品發行之後,相關基金公司的資産管理規模名次迅速提升。 從資本市場發展的大背景來看,當前可謂基金行業開展創新的好時機。一方面,隨着我國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此前股強債弱的市場格局將得以改變,國債期貨等期貨新品種以及期權産品的開發均已提上日程,未來基金公司産品創新有了更豐沃的土壤。另一方面,通過十幾年的摸索,基金行業的人才儲備、基金公司的架構和運轉進入成熟期,正是厚積薄發時,創新正逢其時。 但需要注意的是,創新需以滿足投資者真實需求為前提。歷史上,基金業從不乏花樣翻新的産品,當時也確實贏得了大量認購,不過事後被證明不過是“偽創新”。目前,不少基金公司在思索産品創新的方向與路徑,希望能開發出真正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創新産品。對此,基金業內普遍認為,創新的出發點須立足於挖掘、滿足投資人的真實需求,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時間也會檢驗創新的效果和真偽。除産品創新外,銷售、服務等業務領域的創新也大有可為,比如如何與大量的基金持有人展開互動交流都是可以思考的課題。 從更高的制度層面來看,基金産品收費模式創新、基金從業人員投資範圍擴大、發起式基金的推出以及基金公司激勵制度的創新都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些制度層面的革新也必將進一步激發基金行業的發展活力和業務創新熱情。 當然,由於基金行業現階段的産品結構仍以股票方向産品為主,通過幾隻創新産品的發行和一些創新服務舉措的推出就徹底扭轉行業所面臨的困境,短期來看並不現實。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但無論如何都是基金業突圍求進的方向。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