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普遍掀起了再融資熱潮。在“融資年”2010年中,商業銀行進行了將近4000億元的再融資;2011年,銀行再融資勢頭有所減弱,上市銀行累計融資2419億元;2012年,隨着新資本監管標準實施的臨近,部分銀行仍將存在再融資壓力。保持合理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來説至關重要。在目前我國銀行盈利高度依賴利差收入的大背景下,資本金限制已嚴重制約了銀行規模的擴張,如何解決資本短缺問題已成為促進我國銀行業穩定持續發展所必須着手解決的重點問題。
商業銀行頻頻進行再融資的首要原因是為滿足監管當局的資本要求。2009年,銀監會下發《關於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意在解決商業銀行資本虛高的問題。2010年,銀監會將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高至11.5%,由此引發2010年商業銀行再融資潮。當下,隨着巴塞爾協議Ⅲ的出爐,國內銀行業實行更嚴格的監管要求漸行漸近,進一步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壓力。
雖説滿足監管要求是商業銀行再融資的首要原因,但並不是唯一原因,銀行業的再融資熱潮背後存在多重更深層次的問題。
銀行頻繁的再融資計劃反映了我國銀行業資本消耗過快而內生資本補充能力較低的現象。長期以來,我國雖然多次強調銀行業的轉型,但是在目前利率尚未市場化的情況下,銀行的主要盈利依舊來源於貸款規模擴張所帶來的息差收入。2011年五大行的數據顯示,利息收入在商業銀行的盈利中佔比超過70%。儘管近兩年來中間業務發展迅速,但與傳統的貸款業務相比,其在銀行利潤中的佔比仍較小 。近年來,銀行一方面實現了高額盈利,另一方面又不斷實行再融資計劃以彌補資金缺口。這一怪圈産生的根本原因便是過度依賴貸款規模擴張的單一經營模式,這決定銀行只能通過不斷擴張貸款規模以增加利潤,導致資本消耗過快,而為保證盈利的持續增長,銀行只能不斷再融資以補充資本。此外,央行在2011年年內連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三次上調基準利率,使得銀行存貸利差受到壓縮,傳統的貸款業務盈利能力受限,導致商業銀行內源融資能力降低,進一步增加了外源融資壓力。
金融交易的複雜化使得風險管理愈加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的重要職能,而資本管理則是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從這一角度而言,銀行的再融資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目前我國銀行面臨着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産行業調控的雙重風險,潛在不良貸款增加,經營壓力加劇,因而資本充足率的提高成為銀行進行風險防範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選擇。
上市公司再融資原本是資本市場的重要職能,體現了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但目前我國銀行的再融資行為卻越來越多地受到質疑,並被貼上了“圈錢”的標籤。這説明我國商業銀行只是簡單地將再融資作為其補充資本金的便捷渠道。
再融資並不是銀行補充資本金的唯一渠道,要真正增強銀行抵禦風險和取得盈利的能力,必須不斷增強其資本管理水平。引導我國商業銀行走出盲目再融資的誤區,應從我國銀行業的深層改革着手。
首先,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銀行以存貸款業務為基礎的單一盈利模式,優化調整信貸結構和資産結構。銀行過度放貸的現象加劇了銀行的信貸風險和資産結構的失衡,降低了資本的利用效率。從銀行內部來看,一方面需要進行貸款業務的完善,對貸款資金進行分類管理,根據現實情況完善風險評估機制,並有針對性地監控;要分散貸款投向,避免集中性風險,減少高風險貸款,增加優質貸款,優化資産結構;並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銀行治理機制。採取科學的放貸策略,以替代當前盲目的貸款規模擴張。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調整業務結構,大力發展風險權重較低、資本佔用較少、綜合回報較高的業務。銀行中間業務佔用資金較少,收益較高,隨着未來居民投資需求的增長,中間業務將成為未來銀行盈利的主要挖掘點。從外部環境來講,需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強銀行業競爭,創造一個更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利率市場化的完成將使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大大縮小,進而促使商業銀行轉變業務模式,拓展業務領域,增加非利息收入在盈利中所佔比例。
其次,要提高資本管理水平,銀行還需採取多元化的資本補充策略。銀行補充資本金的渠道並不僅限於二級市場,可以通過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向大股東定向增發以及利用銀行的稅後凈利等渠道補充資本金。鋻於前些年大型銀行的分紅率比較高,為保障銀行能夠長遠發展,也為使股東能夠擁有長期回報和長遠利益,銀行可以考慮利用稅後凈利補充資本金。
第三,從監管層面講,監管機構可以進行靈活的監管,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予以變通,適當降低監管標準或者提高監管容忍度。雖然目前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加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業經營狀況仍較為穩定,銀行業務相對單一,因此資本充足率指標可依據我國現實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此外,監管機構也應考慮在信貸資産轉讓以及資産證券化業務上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創新空間。當下銀行一方面資本充足率壓力較大,資金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其持有的風險資産將隨信貸資産的增加而迅速增長,因此銀行具有充足的發行資産證券化産品的內在動力。此類業務的開展能夠將存量資産進行調整和盤活,將會降低新增貸款突破指標的壓力,同時解決銀行急需補充資本金的壓力,增加銀行體系的內在穩定性。
雖然今年銀行再融資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但部分銀行仍面臨資金補充的壓力。對商業銀行來説,再融資是其增強資本實力的有效途徑。破解銀行再融資困境並不意味着限制商業銀行的再融資行為,真正含義是在提高銀行資本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引導商業銀行進行更加合理科學的再融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