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豈能“救濟”樓市
2012-05-09   作者:林喆  來源:中國證券報
 
  江蘇揚州近日&&新政,對個人購買成品住房進行獎勵,最高獎勵達所購房屋合同價款6%。。在樓市調控不放鬆的大背景下,揚州市此舉顯然有悖於中央調控的“一盤棋”。而拿公共財政救濟樓市的做法,更是欠納稅人一個合理説法。
  業內人士指出,揚州&&救市政策主要因為當地樓市和土地市場冷清,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壓力增大。樓市“冰凍”,一方面造成土地出讓金銳減,另一方面也導致房地産市場交易稅費降低。統計數據顯示,揚州市商品房成交量持續萎縮。4月揚州市區商品房合同成交面積12.5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17%,環比減少17.12%。當月合同成交商品住宅共714套,同比下降16.69%,環比減少24.20%。
  按照揚州市財政局、房管局聯合&&的通知,個人新購買的成品住房,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對購房人給予所購房屋合同價款千分之六的獎勵;對90平方米以上、120平方米以下的,給予所購房屋合同價款千分之五的獎勵;對120平方米及以上、144平方米以下的,給予所購房屋合同價款千分之四的獎勵。顯然,揚州市購房獎勵的範圍已經突破了剛需人群。120平方米以上一般屬於大戶型,客戶定位於改善性購房人群,對這部分人群同樣給予購房獎勵,顯然已不是保障“剛需人群”。揚州樓市新政的目的無疑是刺激整體樓市。
  值得注意的是,從獎勵資金的來源上看,揚州新政更是欠納稅人一個合理説法。根據通知,揚州樓市新政的獎勵資金由市、區兩級財政各承擔50%。每月初,由市區財政部門向區房管部門預撥本月成品住房獎勵備付資金,每月下旬後5日內結算實際發生額;每個季度末後10日內區財政部門與市財政部門結算一次實際發生額,並及時下達市級財政獎勵資金。
  財政資金來源當地全體的納稅人,理應用於為全體市民提供公共産品,體現“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財稅原則。但是,揚州新政直接將納稅人的錢用於獎勵購房者,雖然獎勵款項的總額並不是太高,但依然有悖於財稅支出的公益性宗旨。
  其實,自2011年下半年來,合肥、南京、常州、中山、蕪湖、廣州等超過30個城市&&不同角度的樓市微調政策,政策微調內容涉及限購變化、土地出讓、普通住宅標準、稅費優惠以及購房補貼等。總體來看,地方微調樓市政策主要是放鬆限購,補貼的方式則側重於退稅。像揚州那樣直接拿財政資金獎勵全體購房人群的做法實屬罕見。
  地方財政問題應通過産業轉型來化解,而不是重新走過去的老路;房地産調控的成果更應加以鞏固,而不是逐步被侵蝕。專家建議,中央政府應敦促地方加緊落實和持續執行房地産調控政策,保證房價合理回歸。在面對地方政府借各種名義放鬆調控時,相關的房地産主管部門絕不能坐視不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公共財政應為醫療成本上漲買單 2011-10-13
財政部:2010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逾8.3萬億元 2011-07-22
公共財政繼續向民生財政回歸 2011-03-0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