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獎勵購房有悖常理
2012-05-09   作者:陳德成(財經評論員)  來源:新京報
 
  近日,揚州市財政局、市房管局聯合&&通知,對個人購買成品住房進行獎勵。此通知將從今年7月1日起執行,執行期暫定一年。具體標準是個人新購買的成品住房,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對購房人給予所購房屋合同價款6‰的獎勵;對90平方米以上、120平方米以下的,給予所購房屋合同價款5‰的獎勵;對120平方米及以上、144平方米以下的,給予所購房屋合同價款4‰的獎勵。
  像這樣在房地産調控的大環境下,地方政府悄悄放鬆調控的報道,已經有好多起了。之前就有過佛山、蕪湖等地&&“救市”措施的報道。所以説,地方政府想放鬆調控,甚至是獎勵房地産交易和投資,可能是一個普遍現象。雖然之前放鬆調控的地方都很快就被喝令禁止,這次也不例外,揚州市的獎勵購房通知,經媒體報道後,很快從揚州市房産管理局網站上“消失”。但是對此現象,光一味地禁止可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許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地方會躍躍欲試,調控政策也許會按下葫蘆浮起瓢。
  地方政府為什麼渴望放鬆調控呢?尤其是揚州,財政局要給予購房者獎勵的舉動,實在引人矚目。因為財政的錢來自於納稅人,用納稅人的錢獎勵購房者有悖常理,這讓那些買不起房的納稅人情何以堪。與其用財政的錢獎勵購房者,還不如購房退稅或者是直接減免房地産交易環節的稅費來得合理。但是,使出用財政的錢直接獎勵購房者這一招,必然是地方政府已經為時勢所迫、不得不為之。
  獎勵購房,直接效益就是激活了當地的房地産市場,那麼地方政府將從房地産交易中獲得大量的稅費。據報道,有業內人士稱,揚州拿出不到一個億救市,帶來的稅收是20個億。
  所以,土地財政上的依賴,無疑是當地政府放鬆房地産調控的一個重大動機。但是事情可能還不僅僅於此。目前經濟上遇到國際市場趨冷,出口不再可以依靠,而內需不暢,同時搞大項目、大投資也不是各地都可以有能力搞的,所以各地GDP的增長,主要還是要依賴於房地産市場的活躍。如果房地産市場再沉寂下去,各地的真實GDP數據就難以編制好看了。
  因此,各地嘗試放鬆房地産調控的主要原因,一個是來自於土地財政的依賴,一個是來自於GDP數據的壓力。前者涉及實惠,後者涉及政績。如果要讓房地産市場調控長期堅持下去,除了向地方政府轉移支付更多以外,還需要改變目前關於GDP等政績數據的考核方式。當GDP數據不再成為政績壓力,地方政府放鬆調控的動機就小了。
  根本上來説,還是目前在經濟上對於地方政府考核的方式有問題。一旦有數據上的壓力,地方政府自然會不顧條件地大幹快上。有消息顯示,為了應對經濟下滑,各地可能又會大興土木,目前一些地方對於有關部門審批的一些項目,原定下半年開工,現在已經提前到上半年。而這樣做,可能給予物價很大的上行壓力,最終嚴重衝擊民生。所以,對於像GDP、出口等經濟指標,還是要改變目前的考核方式,盡量不下指標,或者是下較低的指標,這樣地方政府也許會更尊重經濟規模,那麼也許對於民生更有利一些,當然對於放鬆調控這樣的事情也就很少會出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北京市1.4萬戶未過購房資格審核 2012-05-07
[關注]常態化優惠剛需購房須防“搭便車” 2012-04-25
地方性購房優惠政策是一廂情願 2012-04-16
央行:居民購房意願降至同期最低 2012-03-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