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的回應可疑可笑
2012-05-04   作者:徐立凡  來源:京華時報
 
  5月2日,可口可樂瓶裝投資集團中國公司通過官方微博宣布,更換回收已售出的含氯批次産品並銷毀。不過記者諮詢客服發現,可口可樂公司對消費者買的含氯飲料只能更換不能退貨。可口可樂中國公司還不斷重申:産品具有安全性,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藏藏掖掖,閃躲回避,這是“含氯門”事件以來,可口可樂中國公司留給消費者的總體印象。這種危機處理方式令人遺憾,既無法消除公眾的疑慮,而且有損於可口可樂的品牌形象。如果生産過程中確實沒有發現批次産品含氯,那麼生産過程是否存在監管松懈現象?如果是發現産品被污,那又何以曾矢口否認?如果這批含氯産品確實不會對人體健康産生負面影響,又何必銷毀?只能更換不能退貨,更對賠償避而不談,更是令人懷疑,可口可樂面對質量問題時,是否在執行雙重標準。
  強調含氯産品安全,並對退貨、賠償避而不談,是為了極力保住多年的市場口碑,盡量淡化衝擊,避免在法律體系等更複雜的情形中解決問題。但真要讓消費者相信受污産品的安全性,靠單方聲明和銷毀産品無濟於事,更有公信力的程序是保留含氯産品,讓出自己控制的産品質量證明權,通過非關聯方的權威化驗向公眾釋疑。此外,對於退貨或可能的賠償事宜,設置出明確的程序進行配合。尊重消費者,就讓消費者説話,而不是可口可樂公司自言自語。自言自語,只會變得可疑可笑。
  出質量事故,並非零概率事件,即使最成熟最成功的企業,也不能保證産品質量事故控制到零。實際上,“含氯門”之所以演變成今天這種大面積擴散性的事件,不是因為中國消費者苛刻,而是因為可口可樂在出了事故後一系列應對措施令人難以信服。
  作為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知名企業,可口可樂不該忽視或輕視中國消費者對於食品質量和安全的敏感性,産品健康、放心,是最基本的消費者權利,可口可樂仍然欠缺給消費者一個可信的回答。
  可口可樂對於“含氯門”應對的失據,不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其他國際知名企業也有類似表徵,共同性就是不把消費者當回事。要麼拿技術術語唬人,要麼拿沒有相關法規説事,要麼乾脆咬緊牙關硬扛。
  因此,在對可口可樂&&遺憾的同時,我們自己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如果法治體系更健全,如果消費者主權更強大,這些傲慢的不把我們當回事的企業,其行為模式就會改變,其頭顱就會低下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可口可樂豈能對消費者倨傲 2012-05-02
近8萬箱含氯可口可樂流入市場 公司未提召回 2012-05-01
山西質監局查明含氯門屬實 可口可樂停産整改 2012-04-30
12萬箱可口可樂疑被混入消毒液 2012-04-17
可口可樂將在巴西投資78億美元建新飲料灌裝工廠 2012-03-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