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金融市場由傳導體變成阻斷劑
2012-04-26   作者:陸志明  來源:證券時報
 

  經濟下滑與通貨緊縮並行,長期以來都是妨礙日本經濟復蘇的兩大毒瘤,日本當局曾試過各種政策以刺激經濟,但效果均不理想。目前,政府兩大經濟調控部門圍繞下一步政策的取向又開始出現分歧。4月24日,日本經濟財政大臣古川元久宣稱,希望日本銀行在27日的議息會議上放鬆貨幣政策,以顯示央行提振日本擺脫通縮局面的決心,而日本銀行行長白川方明21日卻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召開的研討會上呼籲日本促進財政健全化。白川方明認為,人們對未來財政狀況感到不安而壓縮支出是造成經濟低增長與長期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
  雖然就目前日本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來看,央行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幾乎是必然的選擇,但是白川行長的言論仍可以看作是對目前日本經濟貨幣狀況的一種合理反思。近年以來,日本央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已大不如前,每次貨幣放鬆僅能帶來短暫的金融市場刺激,而對中長期的實體經濟推動力卻幾近於無。相反,財政赤字和貨幣擴張帶來的負作用卻不斷顯現,財政經濟平衡逐步成為影響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種尷尬局面,究其根源主要是日本貨幣金融政策未能有效地刺激微觀企業與個人進行創新改革,進而提升整個經濟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日本央行降低基準利率或者購買資産直接影響的主要是金融市場,而金融市場的各種機構出於盈利和風險規避的動機,非但未將貨幣放鬆效應傳導給微觀企業和個人,反而通過刺激性上漲吸引更多資金進入,進一步收縮了實體經濟中的資金流量,金融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這種阻斷作用往往被眾多研究者所忽略。
  從哲學層面看,任何事物均是利弊同體。在經濟學的傳統思維中,金融市場都是宏觀調控政策對微觀主體産生作用的中間環節和潤滑劑,但在特定時期和條件下它也可能成為這一傳導機制的阻斷劑,日本和許多歐美國家目前的狀況就是如此。順着這個邏輯進一步延伸,就是要控制經濟體系貨幣化的適度比例,限制其盈利的自洽性並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事實上,近年來日本企業旗艦——索尼也表現出同樣的衰落趨勢。在過去20多年中,索尼在國際企業界的地位不斷下滑,這背後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在於其放棄了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轉而投向眾多以兼併重組為目的的金融業務,最終逐漸失去了産品技術創新的優勢,被後期的蘋果和三星大幅超越。評論人士甚至指出:現在的索尼與其説是一個産品公司,不如説是個金融企業。
  從根本上治理過度金融化導致實體經濟衰弱問題,首先必須強調政府調控經濟的適當性,也即日本央行行長提出的——中央銀行做到什麼程度是在被允許的範圍之內。次貸危機之後的事實表明,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對微觀經濟實體的實際推動作用有限,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對改善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和促進就業作用甚微,相反卻可能進一步導致經濟虛擬化和泡沫化。政府真正應該長期關注投入的是教育公平、基礎設施和社會創新導向等領域,防止為了短期目標而犧牲長期創新戰略。
  其次是要在金融市場發育過程中制訂合理的監管機制,防止金融過度創新放大宏觀風險,並限制金融體系過高的收益率對實體經濟資金的高吸納以及對創新能力的打擊。從宏觀上來看,金融市場最終是實體經濟獲利的分享者,雖然政府可以通過挽救金融市場來阻止次貸危機的爆發,但要真正解決經濟危機,仍必須通過提高微觀企業和個人的創新改革能力,以此來促進就業和消費。
  總而言之,日本以及歐美的經驗都表明,限制金融市場的過度自我膨脹,尤其是危機治理時期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監管,讓相應的機構承擔損失,鼓勵市場合法經營,獲取合理利潤空間,是政府中長期需要考慮治理的問題。

  (作者係交通銀行金研中心研究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增強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定價話語權 2012-04-09
英國金融市場休市 2012-04-06
央行:前兩個月金融市場總體運行平穩 2012-03-28
前兩月金融市場活動恢復活躍 總體運行平穩 2012-03-28
周小川:要大範圍高層次開放金融市場 2012-03-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