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假貨門”的雙重啟示
2012-04-26   作者:苑廣闊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楚天金報》報道,近日,有不少消費者反映,武漢市場上正在出售的“農夫山泉礦泉水”,出現了兩種不同標籤的版本,這究竟是農夫山泉更新換代的正常營銷,還是有假冒偽劣産品混進市場呢?後經記者多方調查證實,確實是商家正常更換標籤,並非是有假冒偽劣産品出現。
  包裝幾乎一模一樣的兩瓶礦泉水,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標籤,在造假氾濫,假貨盛行的年代,引起消費者的質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後來經過媒體記者的多方調查取證,確認這只是商家出於市場考慮的一種正常更換標籤的行為,並非是市場上出現了“農夫山泉”的假冒偽劣産品。不管對於廠家還是消費者,都是虛驚一場。
  但是筆者卻覺得,通過小標籤引發大質疑這件事,背後有着兩方面的現實啟示:一是公眾對食品安全確實到了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地步;二是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空前提高。這兩個方面,一正一反,生動鮮明地向我們揭示了當前社會食品安全的現狀。
  如果不是最近幾年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導致越來越多食品上了消費者心目中的“不安全黑名單”,消費者肯定不會買一瓶礦泉水要仔細端詳半天,生怕買了假冒偽劣産品。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國內食品安全形勢仍舊嚴峻,消費者仍舊無法對將要入口的食品徹底放心。消費者的這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理,對政府職能部門卻是一種鞭策和期盼,希望政府職能部門能夠認真對待食品安全問題,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礦泉水瓶身的這兩個標籤,其實很小很不起眼,如果不仔細觀察,認真對照,很難發現其微妙差別。連這麼難以發現的差別,消費者都能明察秋毫,從樂觀和積極的角度去看,説明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有了空前提高。也只有當所有消費者都具備這種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那些假冒偽劣商品才會沒有市場空間和氾濫的土壤。
  消費者的這種質疑精神和自我保護意識,也是對商家的一種警示。既然消費者現在已經處處提防,如果商家再想在諸如産品的生産日期、保質期等方面做文章,那無疑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農夫山泉水喝出蟲卵 2011-07-24
怡寶農夫山泉等瓶裝水通知超市漲價 2011-05-14
農夫山泉:兩款飲料銷量下降一半 2009-12-08
“農夫山泉”事件:安全警鐘豈能亂敲? 2009-12-03
農夫山泉成竇娥 砒霜門各方進入新博弈 2009-12-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