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上路,光“補”不行
2012-04-24   作者:王志彥  來源:解放日報
 
    國務院日前召開常務會議,討論並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15年,使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産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2015年當年生産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劃還明確,今後要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這讓很多有購車意願的消費者怦然心動。
    新能源車從實驗室走向車間,從理念走向市場,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如今,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名詞,但新能源車真正走進家庭,開上馬路,又仿佛非常遙遠。以汽油為動力的傳統汽車工業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設計、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已完善成熟。相比之下,新能源車是否可靠,使用成本是否更高,配套服務是否到位,都讓人心中沒底。説到底,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此採取金錢補貼的方式,鼓勵那些嘗鮮者勇為人先,這在油價高企的時代,不失為推廣新能源車的一劑良藥。
    然而,作為一名開車人,筆者卻以為,比補貼更重要的,還有環境建設。曾經看過一則報道,説一位年輕女士買了一輛電動小轎車,駕駛起來輕便順手,又沒有尾氣污染,非常滿意。但讓她頭痛的是,每天“喂飽”這輛車卻是件麻煩事。由於小區停車位沒有相應的充電裝置,她不得不從二樓家裏拖電線到樓下來為愛車充電,還時常要為經過此地的路人安全擔心。可見,補貼只能一次性降低購車成本,而後續的用車環境才是真正制約新能源車推廣和發展的瓶頸。
    如今在討論新能源車推廣問題時,很多銷售商往往把沒有政府購車補貼列為“罪魁禍首”,仿佛只要政府一紙令下,補貼到位,新能源車就能大受市場青睞。這樣的論調是否帶有行業利益的考慮,不得而知。但筆者以為,各地政府在規劃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時,應通盤統籌城市環境配套問題,在新能源車行駛、充電、回收等各方面提供公共&&和標準服務,不要“一補了之”。
    事實上,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國務院文件在提出購買補貼的同時,也明確各地“要因地制宜建設慢速充電樁和公共快速充換電設施”。未來,就看如何落實到位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三部門:新能源車船免徵車船稅 2012-03-07
《車船稅法實施條例》新能源車船可免徵或減半 2011-12-10
機構:網民對新能源車依然停留在概念認識階段 2011-11-29
新能源車投放市場越早越有利 2011-11-24
四部門新能源車“問責制”加速産業洗牌 2011-11-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