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第三次産業革命
2012-04-23   作者:英國《經濟學家》4月21日社論  來源:上海證券報
 
  製造業第一次産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末,以紡織業代表,用機器代替了人力。第二次發生在20世紀初,以流水作業線為代表,大大提高了産量。前兩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現在,製造業第三次産業革命正在發生,目標是數字化。
  一系列非凡的科技正在融合:更聰明的軟體、更創新的材料、更敏捷的機器人、更好的新工藝流程(尤其是三維打印技術)以及所有基於網絡的服務。過去工廠的運作方式是機械地生産不計其數的單一産品。未來的工廠將着眼於消費者定制生産。
  像所有的革新一樣,這次革新也會對舊的模式造成衝擊。一些工序和工作技能將不再需要。相反,網絡技術將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作中。新的産業革命不僅會影響産品將如何製造,還會影響産品將在哪製造。過去,工廠通常選擇建立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以降低人力成本,但人力成本在産品成本中的所佔比例將越來越少。第一代價值499美元的IPAD僅包含了33美元的勞動成本,而在中國的組裝成本僅為8美元。現在越來越多的海外工廠正逐漸搬回到富國,這不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而是因為公司需要將工廠建在離消費者近的地方,以對消費者需求變化做出更敏捷回應。另外,現在的産品如此複雜,最好讓設計人員和製造人員在同一個地方工作,以便更好溝通。
  普通消費者會毫不費力地適應更好的新産品和新服務。然而,政府的本能是保護已存在的産業和公司,而非保護會摧毀舊格局的新生者。政府還固執地認為在産業優先級上,製造業高於服務業。但事實是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分野正在模糊。政府應堅持一個信條:為各個領域的企業提供清晰的、平等的競技場。(賀艷燕 編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4月份滙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今日公布 2012-04-23
實體經濟不僅僅是製造業 2012-04-23
中國製造業優勢仍存 2012-04-20
國內需求應會推動美國製造業繼續擴張 2012-04-19
中國製造業應學習OPEC定價機制 2012-04-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