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仗不是生産力
2012-04-19   作者:陸綺雯  來源:解放日報
 
  昨天(4月18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原告奇虎360訴被告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一案進行一審。平息多時的3Q大戰重回公眾視野。該案除了奇虎360向騰訊提出的1.5億元高額索賠吸引眼球外,還被認為將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領域的示範案例。
  針對互聯網行業中的壟斷、搭售、抄襲、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交易等種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一直以來游走在法律法規的邊界,沒有一個明確界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互聯網行業的無序競爭,口水仗不斷。事實上,在3Q大戰之後,網易、UC優視、imo等企業相繼與騰訊産生糾紛。網易直指騰訊“抄襲”,網易在聲明中稱,旗下産品“網易新聞客戶端”在同類産品中排名第一,卻遭到騰訊公然侵權,兩家公司産品“相似度達到99%”。UC優視則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騰訊,並出示了騰訊要求運營商在QQ瀏覽器與UC中只能選擇其一的證據。而imo與騰訊之爭始於3月下旬,騰訊推出其最新産品企業QQ辦公版後,imo&&受到多重打壓,包括購買imo的百度關鍵詞,誤導、劫持imo自然用戶;雇傭水軍詆毀imo企業即時通訊産品等。眼下,雙方仍爭執不下,imo則因在報紙上刊登“你應該向互聯網創新者道歉”的大幅廣告背上了炒作之名。
  騰訊究竟是在借鑒創新,還是單純抄襲?究竟是對手借騰訊之名行炒作之實,還是騰訊確實動用了不正當競爭手段?筆者感到痛心的是,一向以創新精神為標籤的互聯網行業,怎麼走到了如此這般難堪的境地?
  其實,騰訊擅長並專於 “模仿”早已不是新聞。人家有TalkBok,他有微信;人家Draw Something火了,他立馬推出猜猜看(上線後短時間內被撤)。有網友調侃,像Facebook斥10億美元鉅資收購成立不到兩年的Instagram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中國,在國內,互聯網巨頭通常的做法是“做一個和你相似度很高的東西”。模仿並不是壞東西,但騰訊和對手的問題在於,“借鑒”是為了超越還是把對手或者説原創者擊倒?
  其實,在任何市場的開發階段,有競爭者加入一起把蛋糕做大,應該利大於弊。更何況是中國這樣大的市場,誰都不可能把蛋糕獨吞。來看一組數字,騰訊CTO熊明華&&,未來3年,企業QQ將實現30萬家企業級用戶、50億銷售收入的目標。而imo專注於互聯網型企業即時通服務領域5年,目前擁有超過10萬家企業用戶。不管是30萬還是10萬,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都不值得一提,市場遠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上不了&面的紛爭大可不必。
  種種紛擾折射了當下互聯網業界不健康的發展環境,歸根到底,還是創新不足,而解決問題也只有靠創新。口水仗不是生産力,創新才有下一個“喬布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互聯網"連環抄襲"風波再起 2012-04-18
騰訊再陷抄襲門:定制安卓系統涉嫌抄襲小米MIUI 2012-04-17
大眾點評網斥責網易抄襲 網易稱不算抄襲 2012-04-17
大眾點評指責網易抄襲:三國殺變四國大戰 2012-04-17
移動互聯網口水戰升級:大眾點評稱網易抄襲 2012-04-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