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今天主要來説“房”,關鍵詞就一個字降。 近日,國土部下屬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發布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3057元/平方米,其中,商服、住宅、工業地價分別為5705元、4516元和654元/平方米。住宅用地價格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一直被認為是高房價主要“推手”的地價首度下降,房價是否會因此變動?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46個,持平的城市有16個,上漲的城市有8個。也就是説,在過去的3月份,超過6成的城市新建商品房的售價又比上個月下降了。 不過,這兩組數據放在一起,倒是讓一直以來關於地價和房價的“曖昧”關係有了點“眉目”。且不説地價是否真的是推升高房價的“禍首”,兩者雙雙下降,至少證明房地産行業中房和地之間存在着正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看著“房、地”這哥倆雙雙“跳水”,各位看官想必都在心裏偷着樂;且慢,先莫高興得太早。筆者隱約從中嗅到一絲“危險”,如果説地價降了,房價也降了,一些專家會否迫不及待地蹦出來高喊:“看看,房價已經下降了,調控政策應該松綁了吧。”這種苗頭,想必多數看官是不願看到的。 曾經被認為“堅不可破”的房價出現下降趨勢,可是有些價格卻真是無法破解。這兩天關於機場建設費“變身”民航發展基金的爭論不絕於耳,面對“換湯不換藥”的質疑,財政部相關人士出言“辟謠”稱,民航發展基金不是新設立的基金項目,而是對既有兩項基金的整合,徵收民航發展基金沒有增加繳費者負擔。 對於這項收費的質疑主要就是認為只是換個“馬甲”,而現在財政部&&,這確實不是新設立的項目;真不知這個聲明是在幫民航部門,還是……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