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平貿易”幌子的背後
2012-04-18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來源:證券時報
 

  張茉楠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貿易戰略正由倡導“自由貿易”轉向“公平貿易”,而近兩年中美經貿摩擦頻發,正是美國貿易政策基調轉變及其實踐中的特點所致,美國正試圖打着“公平貿易”的幌子重塑全球貿易的“規則優勢”。

  “超貿易保護主義”回潮

  2012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升溫。無論是美商務部裁定中國輸美化學增白劑、鍍鋅鋼絲、鋼質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還是對華輸美晶體硅光伏電池組件做出初裁,再或是美國製造業聯盟採取對中國引擎、汽車電子設備、輪胎等相關産品發起的“雙反”調查,如此密集的貿易爭端都意味着中美貿易摩擦恐全面升級。
  應該講,中美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加劇,是與中美貿易額的上升成正比的。中國企業和産業在走向升級,貿易摩擦也在升級。數據表明,中美互為對方第二大貿易夥伴,2011年雙方全面貿易額突破4000億美元。伴隨雙方貿易往來接觸面的增大,摩擦自然有增無減。然而,貿易摩擦只是美國對外貿易戰略調整的一部分,美國正在按照自己的規則重塑全球的貿易規則,即由原來提倡的“自由貿易”向“公平貿易”轉變。
  在歷史上,“公平貿易”這個詞有着許許多多的含義。公平貿易聯盟於1881年在英國成立以限制來自外國進口商品。在美國,商界以及工會都利用“公平貿易”法來構建所謂的“進口商品鐵網屏障”。而今,美國更是成立特別貿易小組直指“不公平貿易”。3月5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修訂《1930年關稅法》的法案,保留了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越南等國獲得政府補貼商品徵稅的權力。而就在早前的2月28日,按照奧巴馬國情咨文中的打算,美國終於啟動了跨部門的貿易稽查中心。新機構成立有兩大看點,一個是新機構的設立將幫助奧巴馬實現其出口增加目標,從2009年的1.57萬億美元,到2015年翻一番,達到3.14萬億美元;二是這個新機構將協同美國多個部門以應對世界各地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劍指中國,這事實上是“超貿易保護主義”風潮的回潮。
  事實上,從本世紀初,就興起了“超貿易保護主義”,它也被稱為“新貿易保護主義”,是以綠色壁壘、技術壁壘、反傾銷和知識産權保護等非關稅壁壘措施為主要表現形式。目的是想規避多邊貿易制度的約束,通過貿易保護,達到保護本國就業,排斥競爭性威脅。“超貿易保護主義”大都打着“公平貿易”的旗號,利用國際貿易組織(WTO)規則實行貿易保護。由於現行多邊貿易體制並非無懈可擊,一些國家總是千方百計從中尋找“合法”貿易保護主義的生存土壤,美國的“301”、“337”條款都屬於這類性質。

  “公平貿易”實質上不公平

  美國一向標榜自己為自由貿易的楷模,但全球産業分工卻加大了美國的貿易逆差,但又不能放棄自由貿易的大旗,於是近幾年,美國對國際貿易關係做大幅度的調整,提出了所謂的“公平貿易”,而美國也把WTO制定的《反傾銷協議》以及保障措施條款等當成新的貿易保護工具。美國一方面違背WTO原則,對本國戰略産業實施過度保護,意圖擴大本國壟斷産業在國際市場份額,轉移利潤;另一方面,卻苛責別國實行不公平貿易做法,扭曲市場競爭。因此,實質上,美國提出的所謂“公平貿易”是名義上更具合理性、但形式上卻更具隱蔽性、戰略上更具進攻性的“超貿易保護主義”。比如,以中國光伏産業遭受“雙反”調查為例,美國商務部對華光伏太陽能電池産品反補貼調查做出初裁,認定中國涉案企業存在2.9%-4.73%不等的補貼幅度,但事實上,作為“再工業化”戰略的一部分,美國把清潔能源産業作為重振美國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並通過投資稅收減免、貸款擔保、出口補助金等措施為光伏産業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對光伏企業的補貼遠遠超過中國。
  更有甚者,美國還將聯合日本、歐盟對中國稀土出口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從中國的立場而言,中國政府近年來加強並不斷完善對部分資源類産品,特別是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資源性産品的管理,目的在於保護資源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擁有龐大稀土儲量不願開採的美國卻指責中國通過出口限制阻礙全球競爭,並使得美國公司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這樣看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不公平貿易”呢?

  最需改變的是貿易規則體系

  隨着全球經濟格局和力量對比的演變,WTO多邊貿易體制框架已經難以反映現實的變化。世界不僅要求“自由貿易”,更需要“公平貿易”,作為挑戰全球貿易框架中的不公平規則待遇,中國的行動剛剛開始。當前最需改變的是全球不公平的貿易規則體系,由於制定規則者話語權的非對等性和規則適用對象的差異性,使得一些發達國家得以借公平貿易之名行貿易歧視之實。對於中國而言,面對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規則優勢”,必須學會挑戰全球貿易框架中的不公平規則和待遇,變被動為主動,促成國際貿易框架中不公平貿易規則的改進和修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歐元區2月份實現貿易順差 2012-04-17
人民幣波幅擴大短期或不會影響大宗商品貿易 2012-04-16
警惕“公平貿易”的虛偽性 2012-04-16
英國公布2月份貿易餘額 2012-04-12
美國公布2月份貿易餘額及3月份生産者價格指數 2012-04-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