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將資本市場與當下一檔收視率較高的相親類電視節目“非誠勿擾”&&在一起,這兩者之間似乎還能找到一些共通之處。期望獲得資金支持的企業如同相親中的男嘉賓,帶着各式各樣的“人證物證”,希望能博得24位女嘉賓的垂青;而女嘉賓猶如市場當中的投資者,嚴格地打量、審視、篩選,總希望能夠更為準確清晰地了解對面站着的那一位,是否值得自己託付終身。 與男女相親類似,資本市場上的企業與投資者同樣看重雙方見面的“第一感覺”。需要掌握經營主導權的企業所有者,自然不希望碰到凡事都要干預的投資者;而需要對企業日常運轉了然於心的投資者,卻更傾向於經營狀況和財務信息更為公開的企業。這種初始的融資特徵屬性,是資本市場中最為基礎的信息,也是企業與投資者相互尋覓,而後達到最佳組合的基礎。如果最開始時無法達成一致,後期想要真正形成融資便利與投資回報的良性互動較為不易。 相親節目現場的男嘉賓使出渾身解數製作的短片、絞盡腦汁回答主持人和女嘉賓的問題,無非希望留下更多的正面印象,最終效果如何,則完全依靠女嘉賓的主觀判斷。但在資本市場中,投資卻不能僅僅依靠“第一感覺”。對投資者而言,在與企業形成委託、代理關係的過程當中,始終都處於信息的劣勢方。除了企業為融資而公開的經營狀況和財務信息之外,投資者希望了解的其他“軟信息”少之又少。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可憑藉自身規模增加與企業談判的籌碼,對企業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但對個人投資者來説,除了依靠“第一感覺”進行決策之外,其他可供參考的信息的獲取比較困難。而面對市場中眾多需要融資的企業,再強勢的機構投資者也無法對每一家企業都進行深入研析。 正如電視娛樂節目需要把握全局的主持人和妙語連珠的點評人,資本市場也需要超然於市場的第三方機構,能以更為客觀和冷靜的態度在投融資雙方中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保護雙方合法利益。資本市場中投融資雙方涉及自身利益時,很難保持足夠的冷靜,再加上各種外部因素的干擾,投融資雙方很容易在價格或者行為方面發生偏離,如在經濟繁榮時盲目樂觀,而經濟衰退時過分恐慌等,都需要密切&&市場卻又獨立於市場的機構進行糾偏。這些機構或組織需要具備一定職能,可以讓投融資雙方在“衝動”的“一見傾心”後進行冷靜思考,確定對方是否是最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如果投融資雙方的確願意滿足對方要求,適應對方特徵,那當然是最為喜聞樂見的“兩相情願”,也使得投資與融資需求均得以滿足,更是資本市場配置金融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作為一檔相親類節目,能讓男女嘉賓最終牽手已經算是非常成功,但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則還有所欠缺。 投融資雙方在“兩相情願”之後,可以享受“愛情”的甜蜜,但對密切&&市場卻又超然於市場的第三方機構而言,還需要繼續追蹤二者的動向,繼續發揮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的作用,將獲取的各種信息呈現於雙方面前。 對資本市場而言,將選擇權交還給投融資雙方,由投融資雙方自由組合,達成默契;超然於市場的第三方機構提供交易&&、規範信息披露、監督雙方行為,以自律的方式對不尊重“愛情”的行為進行懲戒。這樣的組織方式無疑將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鞏固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地位,更大程度上發揮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誠然,資本市場應當像“非誠勿擾”一般,提供&&讓優秀的企業與持有資金的投資者在這一&&上“尋找愛情”。但更為重要的是,超然於市場的“主持人”和“點評人”應當摒棄“包辦”的思維,將雙方能否達成一致的權力交還給“男女嘉賓”,實現真正的“非誠勿擾”。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