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磚國家打工時代的繁榮面臨崩潰並非壞事,這將促使其盡快擺脫出口導向的單邊外向型經濟模式,重視國內製造與消費的紐帶關係,其美好的未來關鍵是要重鑄基於內需的國家價值鏈,儘管難免會有陣痛,但前途卻是光明的。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談剛剛結束。未來金磚國家能否繼續帶領全球增長,也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去年年末,高盛宣稱金磚四國的“黃金十年”已經終結。但在筆者看來,這並非壞事,考慮到金磚國家在全球産業體系中出口價值鏈已膨脹到極致,如果未來不鑄造基於內需的國家價值鏈,曾經的十年繁榮將隨時可能崩潰,從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紛紛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目前已成為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一環,並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快速融入全球化生産大潮。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歐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化,金磚國家也快速融入信息技術革命的全球化分工中。其中,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加工製造業國家為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提供低附加值的低端製造勞動力資源,另以俄羅斯和巴西為代表的資源型國家在這一全球價值鏈中扮演了簡單的初級資源供應者角色。 確實,當以信息技術革命為典型特徵的全球價值鏈缺乏強勁的科技驅動後,也標誌着核心國家的價值積聚能力在減弱,發達國家的需求也在放緩。這意味着低端勞動力輸出和初級資源輸出國家在這一價值鏈中不能實現更大規模的加工製造和資源輸出。另外,西方發達國家牢牢地控制着這一全球價值鏈的核心,導致金磚國家不能通過價值分配比例的提高來進一步提高其全球經濟地位。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金磚國家黃金時代的終結。從發展的意義上看,正是新時代的開始。因為,過去10年來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製造業已達到巔峰。儘管金磚國家充分參與了全球分工,但在全球價值鏈中只是低端勞動力和初級資源提供者,沒有參與到全球科技和産業革命的核心價值鏈中。在這一過程中,金磚國家並未建立起基於內需的國家産業體系,出口導向産業成為吸納勞動力的主導部門,外匯佔款成為貨幣發行的被動干擾因素。這一發展模式導致了金磚國家國內製造與消費之間的嚴重脫節,經濟結構也愈發畸形,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和産業政策的獨立性愈來愈差。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一時代的終結,卻標誌着金磚國家將不得不擺脫依賴出口導向的單邊外向型經濟模式,開始重視國內製造與消費的紐帶關係,並鑄造基於內需的國家價值鏈。 事實上,金磚國家已具備了鑄造國家價值鏈的産業基礎。過去10年,金磚國家在參與全球生産價值鏈的同時,也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加工製造工業體系,培養了較為成熟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發展了面向現代化的科技人才體系和教育體系。這些都將是金磚國家繼續轉變發展方式的基礎。加上金磚國家都是大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已經相對成熟的出口導向型地區和出口導向型産業能夠發揮示範效應,帶動其他地區和其他産業部門的發展;先發展起來的地區也能夠擺脫外部需求的束縛,依靠國內的廣大腹地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當然,金磚國家要鑄造國家價值鏈,關鍵在於要推進分配體制改革。當外向型出口生産發展模式不能換取等價值的外國商品,只能積累外匯儲備的時候,意味着出口部門對國內發展的貢獻在消失。這些外匯儲備形成了對內貨幣發行,這些貨幣發行中能轉化為製造業工人購買力的比重很小,從而也壓抑了國內消費。所以,初級出口導向型國家的貧富分化和內需不足現象往往更為嚴重。 要扭轉這一趨勢,首先就要擴大國內勞動者在社會生産分配中的比重,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社會分配體制改革,不能害怕“成本壓力”,因噎廢食。應加大整合落後的初級出口導向型産業力度,推動其行業進步,而不是保全這些低競爭力的産業。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製造業外移,避免産業空心化。 當然,鑄造國家價值鏈還需要以社會全面進步為基礎。對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要選擇符合時代特徵的宏觀政策指導思想;二是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市場化改革;三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防止社會與政治管理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四是要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培養核心價值體系,這是國家價值鏈中活的靈魂。 由此可見,金磚國家打工時代的繁榮面臨崩潰並非壞事,有賴於國家價值鏈鑄造的美好未來,儘管難免陣痛,但前途卻是光明的。讓我們祝福金磚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