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會議批准實施《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體系,使金融服務明顯改進,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能力明顯增強,金融環境明顯優化,為全國金融改革提供經驗。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接下來將&&一系列針對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細則,未來兩三年內,該模式或將在全國多地區推廣。 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設立對於探索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對於民間資本的規範化運作具有積極意義。但在筆者看來,斬斷高息吸金、以實體為吸儲殼平台、資金熱衷於投機礦産地産、資金鏈斷裂引發群體性追債風暴等“溫州金融老毛病”背後的黑箱和利益鏈條,改善這些現象背後的經濟金融生態才應該是規範民間高利貸攻堅戰的真正主戰場。 “權力的資本化”氾濫,一些官員、公務員及親屬在民間借貸市場上魅影頻現,幾乎已經成為民間高利貸崩盤事件和民營企業家“跑路潮”形影不離的必備“緋聞”。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今年兩會期間就談到過這個問題背後的“官商勾結”現象,曾有一些執意要“跑路”、“跳樓”的民營企業傢俬下對劉明康大倒幕後的“苦水”:他們之所以就算把槍抵在腦門上都不會説出他們借了誰的錢,是因為這些人非富即貴,權貴們的太太借的錢,如果還不上就只能死,之所以有些人選擇跳樓死而不跑,是因為早被盯上跑不掉了。 較之之前溫州官員“跳樓是溫州企業家精神”的言論以及老百姓提出的“溫州老闆跳樓是逃避現實”的説法,或許“官商勾結、走投無路”才能更深刻揭示民間高利貸崩盤中的“選擇性提前還貸”、“跑路”、“跳樓”等現象的本質。 利率市場的雙軌制是萬惡之源,民間借貸市場之所以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除了符合“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市場化規律,更在於這個市場的繁榮一方面是來源於正規金融機構對於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風險回避”,而在這種供求失衡而推高了民間借貸市場利息率的同時,這個市場中有相當多的資金實際還是最終來源於正規金融機構,“雙軌”之間的鉅額利差必然成為權力、企業所有制優勢、人際資源優勢擁有者們競相追逐的對象。 由此可見,民間借貸的“陽光化”更多屬於一個金融範疇的問題,而民間借貸的“規範化”則更多屬於社會經濟法制性質的問題。認為“陽光化就能規範化”顯然是過於理想化了。規範民間高利貸,只有斬斷權力黑手,改善整個社會生態才能標本兼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