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資金入市是個謬誤
2012-03-26   作者:羅克關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上周最讓市場糾結的信息,應屬廣東社保千億養老金宣布“入市”。雖然後續的聲明指明了這部分資金僅投資固定收益産品和銀行存款,但至少在消息宣布之初,渴求增量資金的A股市場還是着實興奮了一下。
  假如以這一事件作為標誌,那麼從去年底市場開始熱切討論的兩大增量資金——銀行理財資金和社保養老金——至少已經落實一個。讀者自然會想,養老金都入市了,銀行的理財資金啥時候才能入市呢?
  有趣的是,筆者在這裡要討論的話題正好是——銀行理財資金入市是個謬誤。為什麼這麼説?筆者有以下三個理由。
  首先,當前銀行的理財資金從本質上來看還是銀行存款。這一點應該不會有太多爭議,由於過去兩年時間裏負利率狀況持續存在,商業銀行已經歷了大大小小數輪存款搬家潮。在外匯佔款增速還沒有明顯回落之前,中央銀行通過外匯佔款投放商業銀行系統的增量基礎貨幣還能暫時補上存款外流的缺口,但是,如果商業銀行不通過理財産品給儲戶更高的存款收益的話,整個銀行體系的存款搬家現象會更加嚴峻。
  作為經營存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如果沒有存款,貸款顯然會受到制約。去年以來,已有不少商業銀行受到存款增長乏力影響而不得不放緩信貸投放的步伐,個別月份甚至出現貸款只回收,不新增的局面。所以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銀行對理財産品的定位是“負債産品”。簡單地説,就是吸收存款的工具。
  這一點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商業銀行不可能也沒有動力推動理財資金進入股市。推動理財資金向股市流動,意味着銀行主動鼓勵儲蓄客戶進行交易操作,也意味着銀行主動切斷自身的資金來源。這樣的做法,顯然與商業銀行的運營模式完全背離。
  其次,既然理財資金從目前來看本質屬於銀行存款,那這還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這些資金屬於銀行的負債。那麼,假如商業銀行動用負債資金來投資股市,這將是什麼性質的行為?很顯然,這應該算是借錢炒股。且不論投資收益如何,這必然涉及另外一個問題——身為資金所有人的儲戶是否允許銀行動用資金投資?
  讀者或許會認為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只需要銀行提供通道服務,通過成立信託産品的形式,募集資金投資股市,不就解決了這個資金屬性的問題嗎?但是請讀者不要忘記,這又回到筆者陳述的第一條理由——假如這樣操作,儲戶是否要從銀行提取存款,進而把資金打入相應的産品投資賬戶呢?如果是的話,這不就是存款外流嗎?
  而説到這裡,筆者認為有必要指出讀者容易産生的一個錯覺。倡議理財入市的聲音大多認為理財資金規模龐大,能夠給股市帶來強大的資金支持。但正如前文所述,由於理財資金的本質依然是銀行存款,因此銀行的資産端一定有貸款或者債券與其對應。也就是説,儘管規模很龐大,但銀行已經用這些資金髮放貸款或者購買債券,實際有空余的流動性是非常有限的。
  最後,是不是銀行就一定沒有動力推動客戶的存款資金入市呢?這也不是,只是在當前嚴格的分業監管框架下,銀行沒有動力。
  為什麼?因為銀行不能從這些經濟行為中獲得收益。一位在內地工作的資深台灣私人銀行家曾與筆者詳細討論過這個話題,基本結論很簡單,就是如果允許銀行混業經營,那麼銀行少放貸款而損失的利息收入,可以通過為客戶提供證券經紀業務和投資諮詢服務的佣金來補償。如果佣金大於利息收入,那麼銀行肯定是有動力推動儲戶的存款資金投資股市的。
  但問題就在於,當前中國的銀行業與證券業如此嚴格的分業監管政策下,銀行放任存款外流而無法獲得補償,因此沒有動力推動理財資金入市亦在情理之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代表委員建議:完善監管框架 鼓勵銀行理財資金入市 2012-03-14
銀監會將統籌研究銀行理財資金入市 2012-03-07
理財資金入市短期難成利好 2012-02-16
銀行理財資金與資産的擦邊球游戲 2012-01-0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