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機構提門檻監管也應快跟進
2012-03-20   作者:王石川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靠生吃茄子可治百病等荒唐理論生存的偽中醫,將無法開設中醫養生機構。
  日前,作為全國21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准入試點地區之一,東城區對熏洗、推拿等7類“高人氣”養生服務將從人員資質、場所面積、設備設施等方面進行規範。此舉意味着養生機構正式有了准入門檻。
  養生是一門嚴肅的科學,還是充滿利益的産業。不少嘩眾取寵的“養生大師”,以種種荒誕的偽中醫知識蒙蔽世人,大發橫財。在多方合力推動下,這些人的畫皮被漸次剝下。但僅有幾個“養生大師”倒掉還不夠,在其背後,還野蠻生長着紛亂的養生市場,以及魚龍混雜的養生機構。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此次新規,亮點頗多。比如,從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工作人員除應具備國家勞動部門頒發認可的培訓考核證書外,還需同時具備東城區預防醫學會或學會認可的中醫藥專業機構培訓證明。這針對的是那些沒有資質就敢信口開河的偽中醫。
  尤其可貴的是,養生機構資質打破終身制。經過重重考核可營業的機構並不意味着進了“保險箱”,其資質有效期為兩年,兩年後未能提出申請或驗收不合格自動失效。打破終身制,就是要讓養生機構時時處於危機感,不只要追求一時的規範,更要追求一世的規範,時刻遵紀守法,否則便被淘汰、被清理。
  從制度設計看,對養生機構、從業者的要求甚高。對其越嚴格,亦是對公眾負責。經受住制度的考驗、市場的遴選以及公眾的挑剔,養生機構才能走得穩健。制度設計是一回事,能否貼地而行又是一回事,推出了制度性規定,並不等於養生市場自動變得純凈,這就需要監管部門絲絲入扣地推行這些制度。
  不容回避的是,根據現實體驗,制度門檻越高,往往意味着權力尋租的可能性越大。
  這就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避免“管理就是收費”,儘管相關部門已經&&,管理中不得向轄區內的養生保健機構收費,需要的經費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助和撥款。能否執行,尚待現實檢驗。二是遏制權錢交易。由於門檻高,一些資質不夠的養生機構便會通過利益輸送,以達到開辦的目的,這就需要強化公共監督,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相關報道見昨天A05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准入制利於整治中醫養生亂象 2012-02-07
卓同年:合的養生 命的聖火 2012-02-03
跨年大戰後銀信市場“休養生息” 2012-01-10
《中華養生學》新書分享會 2011-11-1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