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版權保護離不開蝸牛行動
2012-03-16   作者:傅達林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一次容忍等於十次鼓勵,對每一次侵權絕不退讓,每個人都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版權,就能一點一滴改變人們的知識産權意識。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央視新聞頻道聚焦“蘋果涉嫌盜版作家集體維權”事件,一場涉及數十名作家、索賠超過5000萬的官司,正在成為人們對網絡知識産權保護的新期待!
  網絡盜版猖獗,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作品沒有得到授權就在蘋果應用程序商店上架出售,甚至免費下載,對這種公開的侵權若不是忍無可忍,作家們是不會選擇通過集體維權方式宣戰的。從去年“315”50位作家、出版人聯名聲討百度,到今年1月北京市二中院對作家維權聯盟訴蘋果公司侵權正式立案,著作權人基於私利而尋求法律救濟,註定蘊藏着另一番公民行動的難能可貴。
  “不要讓互聯網變成著作權賊贓市場”,這是作家維權聯盟的一句口號,同時也表明了個體維權的公益性價值。據不完全統計,現今文學盜版網站的數量達53萬家,其中以盜版為專業的上規模網站超過1萬家。作家們選擇蘋果博弈,既有侵權惡劣程度的原因,也不排除欲借蘋果的影響力而“殺雞給猴看”。
  作為人類智力活動形成的無形資産,知識産權受保護的意義早在法國1791年專利法中就有淋漓的表達:“所有發表或實施的對社會有用的新穎的構想,本來就應屬於研究出這種構思的人,如不承認産業上的發明為其創造者所有,就等於無視人權。”侵犯知識産權就是對知識創造的掠奪,對他人權利的侵害,更大的惡果是宣揚一種“坐享其成”“不種樹光吃梨”的壞風氣,窒息社會創新與技術進步的活力。
  即便有國際和國內的立法保障,但網絡版權保護依然成為世界性難題。一個重要原因是公眾普遍的版權意識還沒建立起來,整個版權市場法治權威嚴重不足。網絡盜版“免費的午餐”對許多人來説誘惑難擋,面對強大的數字&&,著作權人的叫板如同“蚍蜉撼大樹”,需付出高昂的成本。
  如何破解這種困局?力量仍在於著作權人自身。一次容忍等於十次鼓勵,對每一次侵權絕不退讓,每個人都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版權,就能一點一滴改變人們的知識産權意識。或許在萬里長征的網絡版權保護道路上,這種維權顯得猶如蝸牛般細微,但正是持久的匯聚而成的蝸牛行動,才能推動尊重知識産權社會共識的最終形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加快西部物流網絡建設 降低産業運輸成本 2012-03-08
反網絡盜版:兩种經濟模式的纏鬥 2012-02-23
反網絡盜版:兩种經濟模式的纏鬥 2012-02-23
網絡經濟力量:擋不住的崛起 2012-02-23
《禁止網絡盜版法案》 2012-02-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