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了非法3.15網站牟利空間
2012-03-16   作者:郭文婧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據媒體報道,僅北京地區,就有數百家非法315網站。這些網站刊登消費者的投訴信息後,依靠收取涉事企業的公關費和刪帖費牟利,日進數萬元,而消費者從頭到尾都被利用。據從業者稱,315前後投訴最多,也是他們掙錢最快的時候,業務量能翻番。(《新京報》3月15日)
  這些非法315網站,打着公益的幌子,吃消費者的投訴信息,吃企業的公關費,吃社會公信力,賺的盆滿缽滿。之所以能夠賺錢,是因為不少企業“自己並不乾淨”,315臨近他們很緊張,都怕被媒體盯住,都願意花點兒小錢來消災。
  為什麼這些非法315網站有機可乘?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合法的315網站可能宣傳力度不夠,“養在深閨人未識”,沒有能夠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二是合法的315網站可能服務並不好,消費者的一些投訴,可能沒有發布出來,也可能石沉大海。
  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離不開大眾傳媒的鼓與呼,離不開大眾傳媒的輿論監督。非法315網站的投訴信息,為其他大眾傳媒的揭露與報道提供了新聞線索,這是企業願意花錢消災的主要原因。但是,為什麼非法315網站的盈利主要集中在315前一個月呢?這是值得傳媒業者反思的。正是因為大眾傳媒的批評報道,沒有做到常態化,往往喜歡在315前後推出集中的、應景的報道,所以那些“不乾淨的企業”才在這個時候特別害怕。如果大眾傳媒批評報道能夠與消費者零距離、常溝通,有獨立的新聞線索來源,非法315網站訛詐企業成功的幾率也會小很多。
  非法315網站的盈利主要集中在315前一個月,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公權執法的不足:一是執法目前往往遵循的是“媒體報道——執法”的邏輯,缺乏機制化的查處,“不乾淨”的企業只要逃過了新聞報道,就極有可能逃掉了查處;二是執法力度可能前後不一,因為315是消費者權益日,因此在這前後被媒體報道的,往往查處比較嚴厲,以給消費者一個應景的“交代”,因為執法部門要通過這個特殊的節日展現執法的態度。而其他時間,由於媒體關注焦點不在於此,調查的認真程度與查處力度,也可能就打了折扣,所以企業特別害怕在這個時間點上被曝光。
  網站刪帖同時還侵害了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和公民言論自由權。因此,很有必要&&專門法規,對這種行為加強監管、懲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數百黑315網站借消費牟利 刪帖每條近千元 2012-03-15
報告稱:國內企業網站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刪) 2012-02-10
網站購買信息技術專業責任賠償險 2012-01-06
視頻網站侵權高發的現狀和對策 2011-12-2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