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糧食法》的五點疑問
2012-03-13   作者:鄭風田  來源:搜狐博客
 
【字號

 
  鄭風田

  中新網2月21日消息,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糧食法(徵求意見稿)》全文,該法旨在促進糧食生産,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徵求意見稿特別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應用轉基因技術。
  筆者通讀全文,感覺該法雖面面俱到,但似乎又把最重要的問題給忽視了,那就是農民,如何激勵農民多生産糧食,該法並沒有拿出多少實質有效的辦法。還有不少其他的疑問,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為什麼要&&該法?
  《糧食法》經過數年的醞釀,徵求意見稿終於&&。其實它所涉及到的內容早已在相關部門有規定,只不過這次更系統化一些。有幾點要麼過去強調不夠,要麼不太明顯,這次進行了一次大綜合,從生産、貯藏、加工到消費,把有關糧食的方方面面進行的系統的梳理。
  有一個問題,相信並不是我一個人的疑問,那就是還有沒有必要&&該法?這個問題看似不該問,但的確會讓許多人忍不住想問一問。理由很多,比如糧食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了,18億畝紅線也早已劃定,更有每年的一號文件不斷強調農産品供給的重要性。國家相關政策不可謂不多,再&&一個《糧食法》,只能是錦上添花。但法如果太多了,究竟該聽誰的?比如交叉重疊的地方,一致了還好説,如果不一致麻煩就大了。如果此法真的很重要很急迫,也不會等着地老天荒數十年才出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此法應該叫做糧食部門法,是發改委系統及其下屬的糧食局系統管理規則。以法律的形式來規範,其實有利有弊。
  其二,對於如何激勵農民多生産糧食,該法涉及太少。
  該法主要是針對政府部門,很遺憾地是忘記了糧食生産中最重要的一環:那就是糧食生産的主體——農民。目前我國的耕地主要在農民手裏,所以糧食問題的核心應該圍着農民轉才可以。但很遺憾的是,這部《糧食法》涉及並不多。正是由於糧食價格的國家管控,導致什麼都漲得快,糧價難以同步上漲,農民種糧收益極低。其實我國的糧食安全,應該圍繞農民轉,而不是相關部門轉才可以。只有真正讓在一線生産的農民滿意了,糧食安全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而目前新工農“剪刀差”愈拉愈大,嚴重挫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該法不應該回避,更應該重點着力解決。
  糧食問題中最關鍵的是如何鼓勵農民多種糧,把價格搞對就行了。而目前的價格管制,恰恰是不鼓勵農民種糧。因為糧食國家統一定價,每年升幅很小,通過收貯拋貯來平抑糧價,最後的結果是土地、農資、工資什麼都漲了,還漲得很快,唯有糧價是“小腳女人邁步”。種糧收入與外出打工收入愈拉愈大;種糧收入與種植經濟作物收入愈拉愈大;糧價上漲速度遠低農資上漲速度,這種新“剪刀差”耗盡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前兩天我請了兩個農民工給墻刷漆,幹了一天,他們的工錢是1400,等於一人一天掙了700,而他們在家種地人均1.38畝地,半年的收入也只能等於在城裏打工一天的收入。非農與種糧收入差距這麼大,如果不能讓種糧的農民獲得社會平均利潤率,以後還有誰會來種糧?
  近年來水果蔬菜、肉類價格也大漲,比如今年蘋果都漲到了每斤6元,一畝地如果産5000斤也應該不算高,能掙3萬,打個對折,田頭一畝能掙1萬多元。反季節的大棚黃瓜、蔬菜一畝地賺一二萬也不是難事。但一畝糧食能掙多少?小麥300元-500元,玉米800多元。種糧與種植經濟作物的差距也太大了。
  農資價格的上漲速度更是讓農民害怕。筆者到糧食大省河南調研,經常有本地的官員算帳抱怨,講國家每年給河南農民的補貼,基本上剛好被上漲的農資給拿走了。壟斷或半壟斷型的農資面對分散的農民,漲價太容易了。
  所以如何消除這些新“剪刀差”,建立價格連動機制,讓種糧的農民也能得到社會平均利潤率,才是根本。
  其三,此法的一個亮點是,擬規定主要糧食品種不得擅用轉基因技術。
  這讓那些反轉基因主糧的人士心裏松了口氣。我國過去的確有不少研究者,技術水平並不怎麼樣,與國際有着巨大差距,卻天天忽悠政府部門要搞主糧商業化,在整個世界還對轉基因糧食安全存在巨大質疑時,盲目地要讓這些技術商業化,太不慎重。&&政策限制一下,讓他們不能什麼都亂來,這個我贊成。但問題是,目前按我國的現行政策,農業部門在主管轉基因研究推廣,而此法主要是發改委及其糧食局系統,以後到底是誰來管轉基因?出現部門重新分工或者雙重審定的問題。
  其四,還有一點令人擔憂的是,此法為糧食局系統爭取了許多審批權力,比如收購糧食、貯藏糧食。
  過去我國糧食購銷放開,出現一大批農民去收購糧食。現在想收回來,去審批,去管,能管得了嗎?糧食局系統一直管辦不分,各地糧庫又一直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基層糧庫歷史包袱太重,效率太低。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其五,嚴禁糧食流通區域性封鎖未解産區、銷區矛盾。
  主産區與主銷區一直矛盾巨大。過去常有“産區”補貼“銷區”之説,因為我國實行的是低糧價政策,糧食生産區一直都是財政窮區,糧食不收農業稅了,財力很有限。於是一些産糧大縣開始在加工上打主意,試圖想把糧食加工的增值利益留在本地。這也並無不妥,要命的是,一些地方開始動用行動命令,不允許本地糧食銷往外地,這種做法就不合適了。目前&&措施禁止該行為,但還是沒有解決産區銷區的矛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糧食法》徵求意見糧食安全問責制有望&& 2012-02-22
我國將制定糧食法 2011-10-3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