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經濟減速做好準備
2012-03-12   作者:國際金融報社論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與邏輯來看,中國經濟主動減速是明智之舉,也必將是堅定不移之策。主動下調經濟增長速度,也就是主動下調‘中國需求’的數量。同時,可以花更大的精力進行經濟的轉型和升級。這是一個有利於國際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明智選擇”
  2009年,北大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就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必須為中國經濟減速做好準備》。結果,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為9.2%,2010年為10.4%,2011年為9.2%。基於此,國際國內對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及其帶來的“中國需求”仍相當樂觀。
  事情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出現明顯轉機。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2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5%。
  這是中國官方8年來首次將GDP預期增長目標調到8%以下。這一宣示立即在國際國內引起強烈反響,資本市場首當其衝。
  北京時間3月7日早晨收盤之後,美國道琼斯指數單日跌去逾200點,成為年內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個交易日;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股市的主要指數下跌幅度均超過3%,創下近三個月來的最大調整幅度;在亞太,日本與澳大利亞股市也與A股市場同步調整。而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此前一路飆升的原油價格出現回落,其中紐約市場4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3月6日下跌近2%;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鎳、錫等基本金屬期貨價格均下跌超過2%,鋅、鉛期貨價格更是下跌超過3%;而紐約市場黃金價格也收跌1.9%,並在盤中創下近兩個月來的新低。
  雖然這些下跌有投資者對希臘債務違約憂慮的因素,但中國因素被認為佔比頗大。
  資本市場的反應這麼強烈,從另一個側面説明,國際也好,國內也好,並未對中國經濟減速做好準備。從現在開始,對減速的一切僥倖、猶豫甚至抗拒思想都應該被拋棄,否則不僅會嚴重損害一地一企的長期競爭力,也必將對中國宏觀經濟大趨勢産生不利影響。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與邏輯來看,中國經濟主動減速是明智之舉,也必將是堅定不移之策。從國際視野來看,中國經濟僅佔全球GDP的9.27%,卻耗去了世界能源的1/5,鐵礦石的62%,近一半的鋼鐵,並衍生出一系列的環保和社會問題,再加上我們在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上沒有定價權,出現了中國買什麼什麼漲,賣什麼什麼跌的被動局面,主動下調經濟增長速度,也就是主動下調“中國需求”的數量。同時,可以花更大的精力進行經濟的轉型和升級。這是一個有利於國際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明智選擇。
  障礙也許主要來自經濟領域,在過往30多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國內外利益相關者都習慣了靠“中國需求”撐起一份份光鮮的財務報表,進而形成了一個個牢固的贏利鏈條。要打破舊有模式創造新模式,模式創新背後是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管理創新,這會觸動很多既得利益,而且充滿風險,總體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正是我們繼續呼籲“請為中國經濟減速做好準備”的深層次原因。我們以為這將是一項複雜而沉重的任務,要真正落到實處,不下更大的功夫恐怕不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從三方面客觀看待我國經濟減速 2012-03-10
經濟減速似成定局,但不必擔憂 2012-02-02
用電量增速放緩印證經濟減速 2011-11-16
不要讓經濟減速的代價白付了 2011-11-10
廣發證券:經濟減速陣痛將長期影響A股市場 2011-10-2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