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不進則退
2012-03-08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社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針對去年國企充實社保等僅完成預算目標1%的質疑,及用國企利潤發放消費券的建議,國資委近日回應,現階段央企主要任務是提高國際競爭力,且央企利潤總額並非紅利上繳基數。
  當前國企的增長業績是不容忽視的,如2011年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2556.8億元,應交稅費29934億元。但恰是國企由虧損大戶變為白天鵝般盈利大腕,及國企之於社會總福利和經濟的影響,使國企改革再度被聚焦。
  不過,以國企主要任務是提高競爭力等,回應國企微薄的分紅,有混淆視聽之嫌。鏡鑒國企虧損經歷,並考量當前經濟社會資源的可承載能力,警示依靠鋪設新攤子的投資已難以為繼,且搞大規模投資不會提高國企競爭力。同時,用國企交稅而回避國企向居民的分紅訴求,則是缺乏常識的概念混淆,且這如同上市公司拒絕股東的資本利得訴求一樣荒唐。畢竟,稅費是國企作為納稅主體應盡的法律義務,而向居民分紅是其向股東應盡之責任。
  目前有觀點認為,經現代企業制度改造的國企,完全可同其他企業在市場形成並行不悖的良性競爭,國企擴張不是“國進民退”而是國資“有進有退”。而近年來央企大力投資地方經濟,如2011年央企投資地方規模躥升至11.38萬億,以及國企基於縱向一體化進入下游市場,如中儲糧布局糧食加工,資源壟斷性國企進入下游競爭性産業等。
  不過,當前國企依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主體。其一,國企在産權和經營上多層委託代理鏈條引發的內部人控制,激勵不相容和預算軟約束等,早已在國企充實社保和幾乎未向股東分紅等得以佐證。其二,國企內銜有宏觀調控載體和市場逐利等雙重功能,使市場難以把國企與私企作為對等市場主體看待。其三,儘管國企近年來業績斐然,但支撐國企業績增長的不是單純的市場競爭效率之提升,而是源自高度壟斷下的壟斷租金和粗放式投資。
  以壟斷租金為例,近年來油荒和淡季電荒的常態化、銀行等名目繁多的非規範性收費等,反映壟斷對國企經營效率的傷害,以及壟斷加大社會福利凈損益。隨着中國能源等要素資源對外依存度趨高,要素資源的壟斷和國企內生的激勵不相容性等,會意味着要素的國內價格高於國際價格將成為常態,從而增加經濟社會運行成本。同時,國企增長井噴期集中在2008年經濟刺激計劃&&後,即經濟刺激計劃在加劇GDP增長過度倚重投資,並壓縮最終消費,使國企主要分享了投資推動下的經濟增長收益,而主要從事消費經濟的私人部門則這一階段出現了集體萎靡,從而導致了國企有進有退下的“國進民退”現象。
  然而,這種過度依賴投資的增長模式不僅難以持續,而且借助投資增厚的國企業績面臨着日益突出的投資損益,且這個風險與地方融資平台風險既有重疊又相互疊加。如目前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等領域正不斷暴露出資産負債惡化、現金流不足等風險。此外,需特別指出的是,當前國企主導的投資,有相當部分並非是基於經濟可行性,而是基於國企對市場和經濟社會資源的控制力之考量。即國企的投資立足於對經濟社會資源的控制力,以借此聚斂起對其他企業、消費者及宏調部門的市場優勢。當然,國企基於控制力的投資擴張符合當前宏觀調控需求,即目前防通脹主要倚重發改委的臨時價格管制,而這需借助國企對經濟社會資源的控制力,因此國企擴展配合了宏調需求。
  顯然,這本是中國經濟發展所必需克服的。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就得益於市場化改革、國企收縮戰線。國企扭虧為盈也主要源自長期國企“以退為進”的改革定位。由此可見,當前再度啟動國企改革,促使國企退出競爭性領域,並在市場機制能主導資源配置的領域,逐漸打破壟斷並促使國企退出,應作為國企改革之方向,且這也是1990年代和本世紀初國企改革的中心任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資委:石油石化電網通信向公益型國企改革 2011-12-12
國企改革:考核指標才是牛鼻子 2011-10-13
國企改革報告初稿完成 董事會或可解聘董事長 2011-09-05
"十二五"國企改革重點是國有母公司 2011-02-25
[關注]民航高管腐敗折射國企改革緊迫性 2010-06-3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