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高利潤背後
2012-03-07   作者:陳寧遠(知名財經評論人士)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2月中旬銀監會發布了2011年度《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下稱報告),報告中提到的銀行利潤的數據引起廣泛的爭論。從中國銀行業本身看,這些數據漂亮至極,中國商業銀行2011 年全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0412億元,比2010 年增加2775 億元,同比增長36.3%。利潤如此之高有點出乎意料。因為按照宏觀的貨幣政策而言,去年一年央行是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存款準備金一直處在歷史的高位。這些都明顯加重銀行的經營成本。
   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於生息資産,其生息資産帶來的利潤佔比基本都在80%以上,而國外銀行如花旗等大約只佔比20%到50%不等。簡單比較資産和資本回報率,可能無法明確銀行經營得好壞。道理簡單,中國銀行業的資産結構基本都是負債造成的,而海外銀行的資産都是主動管理造成的。前者主要的資産形成是存款和貸款,而後者是以受託資産和管理他人資産為主的。前者的問題是資本損耗較快,需要不斷的補充資本金;而後者抗周期性較差,因為它們的主要客戶是零售市場,只要是宏觀經濟不好,消費乏力,這些海外銀行的收入下降就會十分明顯。
  這一點從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之中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的商業銀行雖然也受到市場的衝擊,但利潤非但沒有下降,相反還在次貸危機之後的歷次危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這固然有銀行經營能力提高的原因,但主要拜政府擴大投資所賜。
   銀監會的報告顯示,2011 年中國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息收入2.15 萬億元,同比增長29.3%。表面上的邏輯是生息資産增長和凈息差擴大共同推動了凈利息收入的增加,但實際上還是四萬億刺激政策連續性的結果。這種結果使得我們無法樂觀銀行收入繼續高速增長,因為銀行的實際的經營模式和資産結構並未發生本質性變化,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信貸資産(生息資産)。
   以工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來分析,2009年工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90%,到2010年變化為9.97%,2011年6月為9.82%。近三年核心資本充足率的變化表面看不大,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但其實不然。因為補充核心資本有兩種途徑,一種靠利潤留成比例的適當擴大,雖然近三年工行的利潤可觀,2009年為1286億元,2010年為1652億元,去年上半年為1095億元,但這追不上以信貸為主而盈利擴張速度的超過30%的銀行對資本金的要求。
   於是工行只能採取另外一種方式補充核心資本金,即在市場上進行股權融資,直接補充核心資本。工行曾於2010年向市場進行過A+H股的股權融資和債轉股融資,其中A股發行250億可轉債、以及每10股配0.45股的A+H股的配股(募集資金額分別為人民幣337億和港幣130億),合計融資金額超過710元人民幣,相當於2010年核心資本凈額的10%強。
   即便如此2011年上半年工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比之2009年還是下降了8個bp,比2010年下降了15bp,若扣除這710億元股權式融資的資本補充,工行今年的核心資本凈額不到7300億元,如此一以來核心資本充足率可能要下降97bp,而只有9%了。
   從宏觀經濟的投資,到銀行為補充資本金不停的融資這兩重角度來説,中國商業銀行第一次年度過萬億的利潤,並不説明因為中國商業銀行對市場的貢獻大,所以獲取了高於其他行業的利潤,或許只是説明靠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在産能過剩投資和基礎設施盲目投資的推動下,形成了銀行利潤的泡沫。
   這個泡沫不僅吞噬了實體經濟的利潤,從長期看對花團似錦的商業銀行來説也是很危險的。按照銀監會的報告顯示,在所有指標良好且上漲明顯的情況下,中國銀行業的成本收入比卻在下降(下降1.9%),這不是一個好兆頭。要知道中國商業銀行去年累計實現凈利息收入2.15 萬億(這實際就是實體經濟支付的高昂的融資成本),而實際的凈利潤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
   更何況從對銀行本身的投資來,誰也不能保證資本消耗這麼快的中國商業銀行,就一定能保持如今看上去不錯的不良資産率和資本回報率,而且總能如願從資本市場上不斷地補充到新鮮的資本。這一點從股市裏銀行股的走勢也能看出,儘管中國五大行的指標都比花旗好看,但股價的表現卻遠遜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缺乏實業支撐的銀行業高利潤只是空中樓閣 2011-12-05
銀行業高利潤背後的隱憂 2011-04-01
閻慶民委員: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 2012-03-06
肖鋼:今年銀行業貸款將呈合理均衡增長 2012-03-05
美國銀行業持續復蘇 2012-03-03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