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不能只靠末端治理
2012-02-29   作者:孟飛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資料顯示,目前,發達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分之二在建築交通等消費領域,而我國70%排放在工農業生産領域,出口産品隱含的碳排放佔全國總排放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見産品生産過程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
  令人欣喜的是,現在一些企業已經把節能減排的關注點向生産領域轉移。比如,一汽解放錫柴重型柴油機生産基地日前在無錫竣工投産。該生産基地建設就借鑒了國內外先進製造企業的綠色工廠設計理念、低碳製造的生産經驗,從工廠規劃設計、建築設計與配套工程、製造技術與工藝裝備等方面入手,做到低碳環保。
  生産過程中的節能減排,雖然會降低資源消耗、節省能源,但在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上的投入在短期內必然會增加生産成本,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説這是難以承受的。另一方面,生産過程中原料浪費所産生的代價,遠小於為提高資源利用率而進行的技術升級改造的代價,這也是造成多數企業沒有在生産中節能減排動力的原因。限於政策環境,多數企業在節能減排上只是強調末端治理,這是缺乏系統也是難有遠期成效的。
  因此,把節能減排向全過程延伸,實行全過程控制減排,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途徑。
  在政策層面上,一方面繼續通過末端治理快速解決企業生産後污染物排放問題;另一方面,加強對生産環節節能減排的治理,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的投入力度,切實把企業節能減排目標和企業增效目標統一在一起,讓企業産生自主減排的動力。加強對産業全過程的控制,從産業上游一直到産業下游,建立相應的節能減排標準,從整個産業鏈的層面調整資源配置,建立資源循環體系。
  企業自身也應從生産過程入手,加強成本核算,把節能減排成本分攤到生産的各個環節,把生産力提升和節能減排同時納入企業未來發展戰略。同時充分考慮節能減排的帶動作用,以某一家企業或者生産的某一環節為突破口,通過帶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配合,分攤節能減排對生産成本的壓力。
  公眾有效參與和社會消費模式的轉變是節能減排得以向全過程延伸的社會基礎。公眾作為消費群體,處於生産領域的下游,公眾可以通過選擇低碳消費,倒逼産業鏈上的企業進行低碳生産,從而促進節能減排向全過程的延伸,最終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産業體系和消費模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重慶加快節能減排力爭“十二五”能耗下降16% 2012-02-27
打好今年節能減排開局戰 2012-02-15
節能減排:公車帶頭 私家車是大頭 2012-02-09
公車改革才是節能減排的治本之策 2012-02-08
貴州鐵腕淘汰落後産能 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在即(刪除) 2011-12-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