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樓市調控政策不動搖的理由
2012-02-22   作者:張國紅(上海海關學院經濟係教授)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近期,部分地方政府頻頻嘗試或已&&一些變相的房地産救市措施,引發了市場對當前房地産調控是否會有所松綁的強烈猜測。但中央政府再三強調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市場疑慮暫時消除。本文試圖對2011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及其結構變化的諸多特徵展開分析,説明為什麼目前仍要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以此鞏固當前階段已經取得的部分調控成果。
  在今年1月初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透露,2011年土地出讓合同價款雖然有所增長,但增幅有較大幅度下降。儘管國土資源部並未透露2011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的具體金額,但在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2.7萬億元的基礎上仍然“有所增長”,説明嚴厲房地産調控背景下,2011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並未減少,增幅下降較大,是指土地出讓金總額變化情況。但是,如果從結構來看,2011年全國各地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增長呈現區域性“此消彼長”格局。同時,土地出讓金的使用結構變化較大。這些更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2011年,一線城市中,北京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為741.9億元,完成預算的127.7%;上海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61.3億元,完成預算的156.4%。與2009年高峰期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超過千億元相比,2011年北京和上海兩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總額大幅下降,而且,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所佔地方財政收入比重也由2009年的40%左右大幅下降至2011年的15%-24%之間。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中仍有部分地區的土地出讓金收入還是出現同比增長,如重慶2011年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完成1309.3億元(增長47.2%)。這表明,與二、三線城市相比,一線重點城市受此次房地産調控的影響較大。
  與此同時,土地出讓金收入結構也出現了一定變化。其中,受房地産調控影響最大的北京和上海市在2011年度土地出讓金收入仍超出預算目標,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出讓金收入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北京市為例,主要是受商務中心區土地出讓和工業用土地出讓收入規模較大等因素影響。商業和工業用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增長,一定程度上對衝了同期住宅用土地出讓收入增長,因為同期住宅用土地出讓收入增長放緩甚至出現下降。
  隨着房地産調控的繼續深入,許多地區特別是一線重點城市紛紛調低了2012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增長的預算安排。例如,《關於上海市201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認為,2012年國家繼續實施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上海市優化調整土地供應結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應減少,預算安排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43億元(下降25.6%);《關於北京市201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也指出,主要是受房地産市場影響,預計土地收入下降幅度較大,預算安排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330.1億元(下降55.5%)。
  上述分析顯示,一方面,當前房地産調控已經取得了部分階段性成果,全國各地住宅土地出讓形勢難言樂觀,導致原本房價上漲過快的北京和上海等地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下降,所佔當年財政收入比重也顯著下降。儘管當前地價上漲受阻對未來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影響不利,但卻有利於有效控制房價的上漲趨勢,促進未來房價的合理回歸。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2011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規模依然很高,讓市場格外擔憂地方政府不會輕易放棄“土地財政”的特殊偏好,一旦房地産調控有所松綁,被壓制的地價就會迅速反彈,對未來房價的繼續上漲也會構成較大負面影響。在此背景下,不能輕言放鬆當前房地産調控。
  所以,儘管有效控制房價上漲趨勢、投資和投機需求被擠出市場等階段性調控成果都已取得,但仍要看到鞏固和捍衛當前房地産調控成果的艱巨性與複雜性,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都不能放鬆或動搖對房地産調控,否則將前功盡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準備金率下調不影響樓市調控主基調 2012-02-21
住建部政研中心主任秦虹:樓市調控長期短期都不會動搖 2012-02-17
樓市調控,不動搖下的搖動 2012-02-15
短命新政暗示樓市調控年內難松動 2012-02-14
[關注]地方“松綁”樓市調控網民呼籲謹防跟風 2012-02-1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