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面臨着非常艱巨的節能減排任務。其中,煤炭産業擔負的責任尤為艱巨,迫切需要在提高産量的同時,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必要在摸清情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採取多種措施,盡快提高我國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
多年來,我國煤炭産業粗放發展,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採仍以粗放式為主,浪費了寶貴的地下資源
産量是我國考核煤炭企業的主要指標。在超強度開採過程中,企業往往急功近利,“採厚棄薄”、超環境容量開採、私挖濫採的現象非常普遍。以下三個指標大致反映了我國煤炭資源粗放開採導致低效利用的程度:
一是煤炭回採率較低。據統計,近年來我國大礦區煤炭回採率均值為30%—40%,中小型礦井回採率最低不足10%。而世界煤炭回採率最高為85%。2000—2010年間,我國煤炭累計産量234.4億噸。按30%—40%的回採率計算,開採出234.4億噸原煤要消耗地下原煤資源586億—780億噸,而國外先進水平只需消耗275億噸左右。相當於11年間,我國浪費了311億—505億噸不可再生的原煤資源。按每年至少增加1億噸産量計算,浪費的量可供未來開採9—13年。
二是煤炭儲採比很低。與其他煤炭生産大國相比,我國煤炭儲採比很低。據英國BP公司能源年度統計數據,2009年世界平均煤炭儲採比為119,最高為460,美國為245,而我國只有38,居世界倒數第七位。
三是小型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偏低。目前,國有重點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為73.63%、綜採機械化程度
49.32%。一些大型煤礦的採煤機械化程度為95%,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小型煤礦的採煤機械化程度卻不足40%。
(二)深加工核心技術薄弱,導致煤炭加工深度不夠
煤炭深加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過一系列加工工藝,將其轉化為化工、電力等産品的過程,是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徑。其中,煤化工為主要的煤炭深加工領域,包括焦化、氣化、液化和合成化學品四類。煤焦化、煤氣化、煤液化是煤化工中的基礎環節,對基礎煤化工産品進一步加工後可生産合成化學品。合成化學品中經初級深加工而得的部分仍屬基礎煤化工産品,經精細深加工而得的部分則屬精細化工産品。
雖然我國近年來涌現了一批在煤化工領域,尤其是煤液化領域,擁有先進設備並在某些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企業。但是,我國還缺乏發展煤化工的核心技術,煤化工産品仍然以最初級的焦炭為主。掌握先進技術的煤液化,受種種條件制約無法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難以大範圍推廣。儘管少數企業能夠將煤化工産業鏈縱深延長一兩個環節,並産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整體看,我國煤炭深加工水平受技術條件制約還處於較低層次,産品附加值偏低,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三)流通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環節薄弱,既浪費了開採出的煤炭資源,又加大了終端消費環節的節能減排成本
煤炭流通加工是指煤炭在從生産企業到消費企業的流轉過程中進行的加工作業,主要包括洗煤、配煤等。煤炭的價值體現在它所蘊含的能量,即通常所説的煤質。煤質指標很複雜,但最終可歸為兩大類:一類是能夠釋放能量的指標,如熱值等,這類指標越高煤質越好;一類是阻礙能量釋放的指標,如硫分、灰分等,這類指標越低煤質越好。1噸被開採出來的原煤,價值要視指標而定。煤炭熱能高、污染少,價值就高,也因此擁有更高的價格。
煤炭生産企業開採的是原煤,用煤設備消費的是成品煤。原煤需要經過一系列加工環節形成品種不同、質量穩定的成品煤後才能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與深加工技術薄弱不同,我國煤炭流通加工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但沒有在流通環節廣泛應用。長期以來,原煤入洗率低,配煤手段原始。通常是煤炭生産企業
“開採什麼、銷售什麼”,煤炭消費企業
“有什麼、買什麼”。電力、鋼鐵等消費企業要將採購的原煤進行簡單加工後才能投入使用,還有大量設備消費的原煤不符合用煤指標的要求。用品質低的煤滿足高品質的需求,或用高品質的煤滿足低品質的需求都是對原煤資源的浪費。同時,由於雜質多、質量不匹配,導致煤炭燃燒不充分,在燃燒過程中排放出大量污染物,這又增加了消費企業的節能減排成本。
在煤田形成過程中,與煤係共伴生的還有其他物質。在煤炭加工過程中,除了會形成成品煤外,還會産生“廢水、廢氣、廢渣”。不論是煤係共伴生資源還是“三廢”,都可通過綜合利用創造價值。但目前我國煤矸石、煤礦瓦斯、礦井水綜合利用率僅為60%,噸煤産值僅相當於先進國家的40%—53%,在煤炭開採和加工過程中絕大多數有效非煤資源被浪費了。
(四)粗放式開採和利用還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煤炭資源粗放式的開採、運輸、加工和消費,不僅會排放大量污染物,污染空氣、土壤和水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還會引發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目前,我國CO2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的67%、煙塵的70%都來自於燃煤。如果按採1噸煤形成近億立方米採空區計算,我國以30億噸年産量開採,每年將形成20多億立方米採空區。因採空引發的地表塌陷危害嚴重,治理成本很高。
(一)利用井工礦薄煤層開採技術,減少地下資源浪費
基於我國的實際情況,在生産環節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應以提高井工開採效率為主。除了提高中厚煤層、厚煤層的開採效率外,更要利用井工礦薄煤層開採技術,加強薄煤層的開採,減少資源浪費。因為薄煤層開採出來的煤具有與中厚煤層或厚煤層的煤相同的價值。據統計,我國薄煤層儲量約佔全國煤炭總儲量的20%,在已探明的煤炭資源中,84.2%的礦區分佈有薄煤層。有些礦井是天然的薄煤層礦井,其中不乏蘊含稀缺資源的薄煤層。還有很多礦井的薄煤層是在開採完中厚煤層或厚煤層後剩餘的,開採出來能夠在減少浪費的同時最大程度延長礦井的服務年限。
(二)推廣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突破核心技術壁壘
針對煤炭深加工環節核心技術薄弱的問題,我國可以仿傚美國推廣示範項目的經驗:一是由政府相關部門主導,吸收研究機構和企業多方參與,制定煤炭深加工戰略規劃,明確重點發展領域、不同區域發展重點、項目預算等。二是制定煤炭深加工項目計劃,通過企業申報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選擇具有較好産業基礎和發展前景但在發展中遇到核心技術瓶頸的已有煤化工項目,培育對産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新項目,依託企業研發力量,採取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重點技術攻關。三是政府對於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給予必要的人、財、物支持。
(三)發展數字化、精細化、專業化流通加工技術,提高終端消費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為了更好地釋放原煤的能量,同時降低污染,我國煤炭産業應改變流通加工環節薄弱的現狀,着力發展數字化、精細化、專業化的洗選、配煤、脫硫等流通加工技術,將原煤轉變為符合標準的成品煤。通過提升煤炭品質,提高電廠等終端消費效率,降低煤炭終端消費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應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加工設備和加工流程,在整個流通加工過程做到全封閉作業、科學作業,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降低煤炭在流轉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水平。
(四)嚴格限定終端消費企業的能耗標準,促進煤炭生産和流通環節的高效利用
消費環節對煤炭資源高效利用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如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可從消費終端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對消費環節的治理,可促進煤炭生産和流通環節的高效利用和清潔供應。參照國外的做法,可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將煤炭以噸計價改為以能量計價,即交易的煤炭按照熱值/克的標準計價。二是將電廠以克/千瓦時評價效率的方式轉為以熱量評價,即以焦耳/千瓦時為單位評價電廠的工作業績,將煤炭終端轉換效率直接與業績挂鉤,促使電廠採購成品煤。三是進一步完善針對煤炭消費企業的排放標準體系,並&&相應激勵政策。
(五)重視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和流通環節封閉作業,保護生態環境
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將煤係共伴生資源和“三廢”合理利用起來,形成新的産品,創造新的價值;二是在煤炭利用過程中利用共伴生資源和
“三廢”。因此,在煤炭開採和流通加工環節都要實施資源的綜合利用,將開採、流通、共伴生資源和“三廢”的利用協同起來,根據環境容量、市場容量和資源狀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避免資源浪費。目前,我國煤炭流通以露天作業為主,少數條件好的或加防塵網或在部分環節封閉作業,極少數採用全封閉作業。為此,建議&&煤炭物流服務標準,確定煤炭物流園區示範項目,並&&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政策,督促新建項目封閉作業,促進已有煤炭集運站以及基地、港口煤炭作業區的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