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證監會公布的今年IPO申報企業的列表中,以“活熊取膽”為主營業務的福建歸真堂排在第28位,這意味着曾經因為遭遇動物保護組織阻擊而暫緩上市的歸真堂藥業,今年或有望登陸資本市場。但正如同上次一樣,此次歸真堂的上市計劃,再度引發了公眾的強烈質疑。 歸真堂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關鍵在於活熊取膽這一業務的“殘忍”。儘管歸真堂在其官網上發表聲明,稱其生産基地採用全國最先進的黑熊膽囊“無管引流”技術,“在熊無痛苦的前提下,5至8秒引流出膽汁,相當於人類義務獻血”。但是,把熊關在鐵籠中近20年的時間裏不斷地抽取其膽汁,無論如何都不是一件“仁慈”的事情。不過,單就法律而言,歸真堂的上市申請符合流程,其經營範圍也並未涉及法律明令禁止的“非法獵捕或者破壞野生動物”,也並不違反環保核查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上説,公眾輿論所指責的問題並不足以對歸真堂上市形成實質性的阻礙。 但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特別是一家創業板公司,價值無疑是判定公司能否上市的關鍵因素。那麼,歸真堂的價值究竟在哪呢?從主營産品競爭力看,熊膽作為一味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中藥材,雖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但並沒有絕對的不可替代性,其有效成分可以通過人工方式合成。雖然從成本上看,人工合成的熊膽製品價格比目前國內的熊膽粉類製品高出2-3倍,但隨着技術的進步,人工合成熊膽製品的成本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換句話説,歸真堂的主營業務在未來很有可能遭遇到替代性産品強有力的挑戰。 從業務拓展空間看,據歸真堂介紹,公司目前養殖場有黑熊400頭,為中國南方最大的黑熊養殖基地,如果上市成功,計劃用上市募集的資金建設總規劃面積為3000畝的養殖基地,把黑熊養殖規模擴大到1200頭。筆者認為,儘管歸真堂一直強調自己是熊膽系列産品研發企業,但從目前來看,歸真堂的産品系列並沒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因此且不論輿論壓力等外界因素,即使歸真堂的黑熊養殖規模擴大到1200頭,其所生産的産品也不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公司業績也很難出現質的飛躍。 而更關鍵的一點是,作為一家上市企業,企業倫理和社會影響是判斷公司價值的重要因素。雖然歸真堂的主營業務並不違反法律,但在道德和倫理方面確實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很難想象,一家為千夫所指的企業,能夠成為一家值得共同成長的企業。同時,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有關部門也有可能會考慮對産業政策進行調整,而對於一家可以説是在法律邊緣行走的企業來説,任何政策的調整都有可能給業務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在筆者看來,歸真堂上不上市並不是由證監會説了算,而是由投資者説了算。對於這樣一家主營業務成長性不佳,政策風險高的企業,如果機構都拒絕詢價,那麼歸真堂的上市之旅自然也將戛然而止;如果投資者都不認可其價值,都用腳投票,那麼歸真堂的融資目標也自然難以實現,這無疑要比隔空“陰謀”大戰來得直接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