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規範經營 治本還靠市場化改革
2012-02-14   作者:王勇(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繼2月9日銀監會部署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範經營專項治理之後,2月10日,銀監會、人行和國家發改委又聯合下發了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加之有消息稱,近期發改委或將要在全國開展銀行收費大檢查等等。種種跡象表明,今年對銀行業專項治理的序幕已經拉開。
  眼下銀行業專項整治實有必要。據統計,去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商業銀行人均利潤是工業企業的12倍。在實體經濟經營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卻依然實現了高盈利,這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當前,商業銀行的不規範經營行為主要有:以貸轉存,強制設定條款或協商約定將部分貸款轉為存款;存貸挂鉤,以存款作為審批和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以貸收費,要求客戶接受不合理中間業務或其他金融服務而收取不合理的費用;浮利分費,將利息分解為費用收取,變相提高利率;借貸搭售,強制捆綁、搭售理財、保險、基金等金融産品;一浮到頂,籠統地將貸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額;轉嫁成本,將經營成本以費用形式轉嫁給客戶等。這些不規範經營的確嚴重損害了銀行聲譽。
  銀行業不規範經營獲得暴利秘訣何在?就是壟斷。首先是准入壟斷。我國不允許隨便開辦銀行,幾大國有銀行在市場上佔的比例高達80%。其次是業務壟斷。在實體經濟融資仍以銀行信貸這種間接融資為主的情況下,但凡涉及到銀行信貸,幾乎都是銀行説了算,即使覺得銀行的規定不合理,還得進銀行的門,看銀行的臉色。再次,收入壟斷。銀行業的利潤主要是靠“吃利差”帶來的。目前,我國存款利率是3.5%,貸款利率是6.56%,息差超過3%。這麼大的利差,無論如何都能賺錢。除此之外,名目繁多的手續費也是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收費項目7年增加10倍。去年上半年12家上市銀行共實現凈利潤4244.47億元,其中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2057.43億元,幾乎佔到了凈利潤的半壁江山。這種狀況不利於我國未來深化經濟改革,眼下必須展開專項整治。同時,我們更需要認真思考,這種整治不是一種長效機制,規範經營從長期看要倚重市場化改革。
  首先,準確把握銀行業發展基調。隨着穩健貨幣政策的繼續貫徹落實,銀行業必須審時度勢,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轉變經營發展方式。其次,大力加強民間金融機構的發展。要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辦事,積極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准入,鼓勵、引導和規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今年應重點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租賃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既發展了民營金融,幫助促進了小微企業融資,又打破了銀行壟斷,抑制銀行不規範經營行為。再次,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讓銀行之間産生真正的競爭。而隨着銀行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存貸款利率才能朝着均衡方向發展。這不僅使廣大銀行客戶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護,降低銀行絕對定價權優勢,消除銀行業暴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2011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超111萬億元 2012-02-08
銀行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 2012-02-03
普華永道:信貸與宏觀風險威脅中國銀行業 2012-02-01
首份銀行業績快報的啟示 2012-01-09
美國買家抓緊“抄底”歐洲銀行業 2011-12-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