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經濟從金融危機以來的恢復,大部分依賴於經合組織中最大的幾個國家。但不可忘記美國和歐盟諸國在2010年仍佔世界GDP的50%,而中國佔8%,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分別僅佔2.5%至3%。這樣看來,全球經濟僅靠新興經濟體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但現在,來自發達國家的統計數字是不妙的。去年四季度,英、德、法的增長率僅在0.2%到0.5%之間。在解決經濟危機問題上,歐盟缺乏政治意願,這不利於這一地區未來的經濟增長。美國的增長接近3%,日本為1.5%,因此,人們對發達國家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希望都集中在了美國身上。 與此相關的是衰退對新興經濟體的打擊,特別是一些大的經濟體,如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等。然而,儘管這些國家的增長減緩了,但從未出現大幅跌落,增長水平仍高於發達國家。 那麼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是否不再依賴於發達國家呢?換言之,新興國家能否成為世界産量增長的驅動者呢?實際上,新興國家間的貿易正呈良好勢頭,並將繼續增長。然而,這並不能説明新興國家的發展可以脫離發達國家,畢竟,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量比起發達國家的訂單需求仍顯弱小。因此,新興國家要積極推動南南貿易。儘管貿易佔比不大,但新興國家間、金磚之國間的貿易增速卻超過了全球貿易增速。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貿易仍然重要,但已不再是發展中國家貿易的主要構成。因為衰退主要通過訂單減少的連鎖反應傳遞,而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在增長,因此,當發達國家衰退時,發展中國家增長仍將持續。可以看出,世界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在走向多極化。 (賀艷燕
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