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進入關鍵之年
2012-02-10   作者:胡月曉(上海證券研究所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2012年,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將集中體現,因此是地方債務風險能否有效化解的關鍵年份。如果各地政府能超脫現有利益集團束縛、敢於作為,應該完全有能力化解風險,那麼地方政府債務流動性風險或將“有驚無險”。
  按照審計署的公告,2011年至2012年剛好是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集中到期的高峰時間段。去年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到期額為26246.49億元,佔全部債務總額的24.49%;今年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到期額為18402.48億元,佔全部債務總額的17.17%。由於企業年到期債務大部分將以再融資的方式周轉到今年,筆者預計2012年到期債務本金額或超過3萬億。
  2005年後,隨着各地拍賣收入的快速增長,地方政府的預算外收入由平穩增長轉為快速增長。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總額超過了2.9萬億,這筆預算外土地出讓收入,給了各地政府大把借錢的底氣。但是,看似規模龐大的土地出讓金,其實地方政府真正能自由支配的並不多。此外,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出讓和補貼來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能力,很大程度取決於房地産市場的表現。但房地産市場的土地購置費支出,在去年略微回落的基礎上,今年還將有較大幅度的回落已是大趨勢。而房地産價格也在進入下降通道,2011年前11個月,全國130個城市所出讓宅地的樓面價相比2010年同期下調幅度為17.4%。另外,當前我國房地産相關貸款佔銀行體系貸款總額約20%,雖比美國低;但間接敞口較高,在五大行中,有30%至45%的貸款是由以房地産為主的抵押品擔保支持,房地産價格通過影響銀行資産質量,會對2012年的信貸市場産生重要影響,也間接影響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的融資能力。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還面臨着保障房建設的政治任務。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保障房項目已被中央政府列為對地方政府的重要考核內容。但因為受資金約束,2011年10月底開工的保障房有三分之二處於“挖坑待建”狀態,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可見一斑。
  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的測算結果表明,2011年要完成的10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約需資金1.3萬億。其中,8000多億元通過社會機構投入和保障對象及其所在企業籌集,5000多億將由中央政府和省級人民政府以及市縣政府通過aa各種渠道籌集。在政府必須保證保障房建設資金足額、及時撥付的情況下,額外的保障房建設資金流出,對地方政府債務正常周轉造成了很大衝擊。在原先設計的主要還款來源土地財政被中斷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債務的正常周轉必然受到影響。
  照目前的情形看,2012年地方政府的保障房資金需求將超過2011年的5000億水平。作為政府籌資的最重要來源,2012年的土地拍賣收入將在2011年的基礎上,再下降到1.6萬億左右。如果沒有新的融資渠道,資金缺口或達5000億至10000億。如果土地出讓金的下降趨勢延續,2012年後地方政府債務還款壓力都將成倍放大,總體上每年政府籌資缺口將達10000億左右。
  2010年我國全國財政收入83101.5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613.04億元。2011年1月至10月,全國財政收入90851.68億元,同比增長28.14%,全年已突破10萬億元。但由於我國財政支出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財政收入即使能保持當前的25%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財政連年赤字的狀況並沒有改變。2012年,鋻於全球經濟形勢更為錯綜複雜,在貨幣政策無法放鬆的情況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將成為政策的主基調,財政盈餘似乎也不可能出現。
  在債務期限已定的情況下,2012年地方政府債務的流動性風險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筆者以為,取決於以下因素:
  其一,土地拍賣收入的變動情況。筆者預計,2012年全國土地拍賣收入將在2011年下降30%的基礎上,繼續下降,2012年全國土地拍賣收入或下降到1.4萬億元至1.8萬億元左右,最終能夠作為預算外收入進入財政體系的可能將不到1萬億。
  其二,信貸市場變動情況。目前各地方政府債務主要來源於信貸,現有債務中來源於銀行貸款的比重為79.01%。可見,能否獲得後續貸款,決定了地方政府(部門及政府顯性和隱性擔保的平台公司)的後續融資能力。
  其三,國有資産改革進展情況。加快國有資源的整合,比如各地國有企業的上市和重組,一方面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借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地方政府獲得大量當期變現資金。
  綜上所述,2012年地方政府債務流動性風險上升的重要原因,在於作為地方政府債務最重要的還款來源的土地拍賣收入下降。因此,2012年地方政府債務的流動性風險會否轉化為現實壓力,關鍵看地方政府對其他資金來源的開闢情況。2012年信貸和貨幣增速將下降,但絕對規模仍將有較大增長。在貨幣緊縮政策持續的情況下,2012年新增信貸仍能達7萬億左右,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新增借貸水平仍有可能增長,進而能順利化解債務的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推進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改革目標,要求地方政府將經營性資産向民營資本開放,這也會使地方政府收回大量的資金。從規模上看,這不僅能彌補土地出讓收入的下降,而且足以覆蓋當期新增加的債務償付資金需求。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不要輕易低估地方債務風險 2012-01-13
地方債務風險主要應是流動性風險 2011-08-29
用哪一種方式清償地方債務 2011-06-0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