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不足是結構性問題
2012-02-08   作者:蔡洪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中國的內部消費需求不足,並非簡單的總量不足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消費需求和供給不匹配,使得國內巨大的潛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通常所説的消費需求不足,是指實際形成的消費總額。雖然中國實際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較低,但潛在消費需求非常巨大。2010年底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已攀升至107億美元;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預計在2012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此外,國內的收藏品市場近年來也日漸活躍。與此同時,當前有很多關於流動性過剩、一些商品受炒作導致物價暴漲的討論,同樣從側面説明中國潛在需求巨大。
  那麼,為何中國企業沒有能夠積極挖掘利用這一市場?為何許多出口企業雖面臨産能過剩問題,卻仍然聚焦國際市場,缺乏開拓國內市場的積極性?原因在於,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開拓本土市場大大難於開拓國際市場。
  第一,中國商業環境尚不完善,企業經營成本過高。
  第二,除了商業大環境的因素,地方保護主義也是我國建立統一市場、擴大內需的嚴重阻礙。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企業開拓國內其他地區市場也面臨着極大阻礙。
  第三,中國各地區間的高額貿易成本、特別是物流成本,成為貿易壁壘的又一重要來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許多企業放棄了國內市場,轉而選擇開拓國際市場。
  最後,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營銷渠道受限制,營銷成本過高。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建立整合高效的國內統一市場,是解決內部消費不足的關鍵。為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進一步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消減當前地區間的行政壁壘和貿易壁壘,真正使市場在跨地區間的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改變地方政府過度關注本地GDP和地方稅收的內在激勵。完善市場法規對於全國統一市場的保護,加強中央政府對於市場紀律的維護;健全和完善企業經營環境,特別是為成長型企業在跨地區經營中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摘自《新世紀》周刊2012年第5期,標題有改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有效激活內需方能縮短製造業築底期 2012-02-02
拉動內需 呼喚國貨精品 2012-01-31
結構性稅改助推擴大內需升級版 2011-12-29
擴大內需:發展轉型必經之路 2011-12-16
把富民作為擴大內需着力點 2011-12-1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