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住房信息聯網 背後的四大“陽謀”
2012-02-06   作者:李長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龍年將是房地産調控是否能取得實效的關鍵一年,而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則是其中重要的調控手段之一。根據住建部的最新表態,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今年6月底前將實現部級聯網。這就意味着40個重點城市樓市銷量、資金流向、房屋空置率等等相關因素,都將納入住建部的實時監控範圍。
  毫無疑問,如果在今年6月底前確實能夠實現個人住房信息的聯網,那麼房産調控又將多了一件“利器”。在去年開始實行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就明確了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並且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立全國住房保障基礎信息管理平台。去年下半年住建部啟動了全國40個城市的個人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按照部署,住建部要求試點城市將城區內所有現有房屋進行産權登記,包括産權登記的個人住房信息。
  不過,我們更關注的是住房信息聯網背後所隱藏的真實“陽謀”。這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為房産稅的大規模徵收準備了技術條件。一直以來,房産稅都被視為抑制房地産價格過高和遏制炒房行為的有力武器。而房産稅是以家庭的住房套數和面積來計稅的,居民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是擴大徵收房産稅的基礎。去年年初,上海、重慶開始房産稅徵收的試點工作。但房産稅究竟能否起到平抑房價的作用,頗受市場的質疑。從一年來的試點情況看也是如此,房價並未因房産稅的開徵而下行。不僅如此,開徵房産稅的法律基礎究竟何在,則又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二是為限購政策退出打下伏筆。限購政策帶有濃厚的行政干預市場之嫌,也是在諸多政策無法將持續上漲的房價打壓下去後的無奈選擇。客觀地講,限購政策是迄今為止最為嚴厲、同時也是最為有效的抑制房價措施。鋻於全國性的房價拐點仍未到來,房價高企的局面並未根本扭轉,已經實行限購的城市中的大部分都&&今年將繼續實行該政策。不過,管理層業已提出,如果能實現房産信息聯網,那麼限購政策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由此也可以預測,今年下半年將出現限購政策的集體退潮。
  三是為公平公正地分配保障房奠定基礎。去年開建的1000萬套保障房,到今年下半年後就有部分房源開始入市分配。在缺乏完善信息系統與徵信機制的情況下,保障房分配過程中的騙購騙租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原則。從各地反饋的情況看,保障房申請中有相當比例的人不符合條件。比如北京市在去年8月累計審核備案家庭24萬餘戶,從街(鄉)審核部門直接查出的不符合條件的家庭約佔申請家庭總量的10%。
  四是有利於反腐倡廉。房地産領域一直是腐敗的高發區。對房産信息聯網可能會感到緊張的不是普通民眾,而是那些擁有多套住房的貪官。如果這些信息能夠公之於眾,那麼一些非法佔有多套房的貪官也將現出原形。
  當然,在40個重點城市實現個人住房信息聯網並非易事,更別提全國性的大聯網了。一方面,個人住房信息系統難以覆蓋所有的人群,特別是不能了解以家庭為單位的房源信息,這就給某些人以家庭其他成員的名義佔有多套住房提供了鑽空子的可能。另一方面,各地的信息採集標準不統一,口徑不一致,再加上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等,也給信息聯網帶來了諸多難題。
  最為重要的是,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僅僅是調控房地産的技術手段和基礎條件。要保證我國房地産市場長期穩定地發展,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目標,還需要在土地制度、稅收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制度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2011年北京逾八成房地産開發貸款投向保障房建設 2012-02-02
[博客]什麼樣的房地産稅才有效 2012-02-01
兩融大戶買入房地産板塊 2012-01-2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