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息化就是讓市場公開和透明
2012-02-03   作者:易憲容(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易憲容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日前&&,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今年6月底前將與住建部聯網。業內人士認為,住房信息聯網,意味着這40個重點城市的樓市銷量、資金流向、房屋空置率等等相關信息,都將納入住建部的實時監控範圍,為房地産調控提供最基礎的數據支持。個人在不同城市間的購房信息將被“一網打盡”,異地炒房不會再“漏網”。
  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確立,有利於房地産稅的徵收、有利於打擊住房異地炒作、有利於當前限購及限價政策的退出。對此,市場各方期望很高。由此看來,住房信息化對當前住房市場將産生重大影響。更為特別的是,有人樂觀估計,住房信息化還將在廉政建設上大有作為,因為它將對那些貪官們造成巨大衝擊。
  毋庸置疑,信息的公開透明是市場的核心。這不僅有利於市場供求關係的調整,市場價格機制的形成,更有利於當事人對市場的準確判斷與決策等。可以説,早些時候國內住房市場所面臨的許多問題與困境,歸根到底,都與住房市場的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有關。因為住房信息的不公開透明直接導致了決策與判斷上的困擾。比如説,由於國內住房價格信息不公開透明、不科學規範,政府相關部門也就無從確切掌握各地住房價格到底漲了多少,漲幅有多大,致使在住房市場價格泡沫吹得巨大時,還仍在&&政策穩定房價;還有,由於以往的住房信息不能區分住房的投機炒作與消費,從而以為住房價格上漲,就是因為住房供求不平衡導致,於是得出要保證住房供求平衡就得增加住房供給的結論。但實際上住房的投資與消費是有嚴格區分的,如果住房是投資品而市場預期價格是上漲的,加上有利的金融條件,那麼這時的住房投資需求是無限的。在這種情況下,住房供給增加再多也不可能達成市場供求的平衡。
  可以説,住建部的個人住房聯網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住房市場的信息公開透明。不過,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還得觀察個人住房聯網所包括的信息有哪些,這些信息又將如何使用。要是聯網所包括的信息十分有限,公開透明的程度也不夠,那麼這種聯網所起到作用同樣也是相當有限的。
  現在市場上有種估計,以為個人住房聯網是為徵收房地産稅埋下伏筆,筆者以為這種期望意義不大。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對徵收房地産稅並無多少實際意義。一般來説,房地産稅是都是一種地方稅,不管個人住房信息聯不聯網,同樣可徵收。徵收房地産稅最為重要的基礎條件,是要對全國城市住房進行普查,在此基礎上形成公平公正的房地産稅收制度(徵收房地産稅不是每一套住房都要徵稅的,其中免稅住房也不少)。如果房地産稅收制度不公平、不合理,那麼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對徵收房地産稅意義不大。更何況,全國除了40城市之外,其他地方還有更多的住房。
  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的確可以發揮打擊住房投機炒作的作用,特別核查居民的住房套數更是有利。因為,就當下的情況來看,對於住房市場影響最大的政策,是差別化的個人住房信貸以及嚴格限制用銀行信貸購買第三套以上的住房。在這些政策的基礎上,再加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就能夠清楚了解到個人住房信息,住房投機炒作得到限制是必然。而且當前國內住房投機炒作主要在這40個大城市。如果這40個城市住房的投機炒作得到有效遏制,那麼對全國住房市場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至於説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對廉政建設的作用,以筆者之見,恐怕並非如市場理解的那樣大,不能過高估計。畢竟,廉政建設最關鍵的在於整個制度的系統化,而不能過於倚重某個政策環節。在當前這些城市住房價格高,住房成為居民最為重要的財富時,個別政府機構官員通過合法與半合法或不合法的方式持有大量住房,對於這些情況,只要政府部門去查,沒有一個是查不出來的。因此,通過個人住房信息聯網來了解一些官員的住房腐敗情況,這方面的功能還是比較有限的。
  在筆者看來,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對房地産市場的衝擊最大的,或許是住房限購令的最終取消。對此,住房建設部的官員早就表過態了。信息聯網後,炒房的情況也就掌握了,就可以對症下藥,不採用傷及無辜的方式了。不過,對於住房市場來説,住房限購令本來所起的作用也並不大,即使所起到作用不小,鋻於其所産生的負面效應,政府遲早會&&相應的替代政策,即更多地採取市場經濟杠桿來限制住房投機炒作,盡力去除住房賺錢效應。所以,從總體趨勢來看,住房價格全面回歸理性,回歸到絕大多數居民有支付能力購買的水平,是調控政策的最終目標,也是一種必然趨勢。
  總之,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是中國房地産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但住房信息化的核心是保證市場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如果不是這樣,那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所能發揮的作用將十分有限。至於住房信息化可能對市場造成的衝擊與影響,則不必過多聯想,因為這本來就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
  另外還應該提出的是,在40個重點城市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立步伐的同時,其他城市也應當迅速啟動。實際上,炒房行為早就滲透到二、三線城市了。可不可以考慮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全國住房信息系統的全覆蓋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住房信息系統應為公民共享 2012-02-02
中國住房信息即將聯網 2012-01-30
住房信息系統與限購之辯 2011-10-30
部分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 2011-01-2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