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活內需方能縮短製造業築底期
2012-02-02   作者:譚浩俊(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譚浩俊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在2月1日發布的信息,2012年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5%,比去年12月微升0.2個百分點。雖然結果比此前各方預測的情況略好,但這並不意味着製造業已步入上升通道,進入正常復蘇狀態。從各項分類指標的情況可以看出,製造業仍處於築底過程。最樂觀的估計,製造業要真正步入復蘇和上升通道,至少要到二季度。
  首先,生産指數回升的“春節行情”特徵十分顯著。
  信息顯示,帶動今年1月生産指數上升的,主要是煙草製品、飲料製造、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製造等與“春節行情”有關的行業,與“春節行情”關聯度較小的紡織、通用設備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醫藥製造等行業,不僅生産量沒有增長,反而下降十分顯著。如果剔除“春節行情”,製造業的生産指數極有可能不會回升。
  其次,新訂單指數與生産指數仍存在較大落差,預示着企業庫存狀況仍然十分嚴重。1月生産指數為53.6%,而新訂單指數只有50.4%。雖然從回升的情況看,新訂單指數比生産指數高了0.4個百分點,但從實情看,是因為煙草製品、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紡織服裝鞋帽製造及皮毛羽絨製品等與“春節行情”密切相關行業的拉動所致,而紡織、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非金屬礦物製品、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製品等與“春節行情”沒有多大關聯度的行業,不僅新訂單指數連續位於40%以下,且數量大幅下降,表明企業産品“壓庫”現象依然十分嚴重,資金周轉嚴重不暢,資金緊張和成本上升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同時,出口訂單指數也出現了1.7個百分點回落幅度,連續4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1月製造業市場需求的回升,無疑主要因素來自國內,製造業出口形勢依然相當嚴峻。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縮短製造業的築底過程,盡快步入復蘇和上升通道呢?毫無疑問,牢固確立實業為本的觀念,高度重視和關注實體經濟的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是必須堅守的目標。只有當各級政府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 “看家武器”、“看家本領”,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各種社會資源才會向實體經濟流淌,實體經濟的發展才會有基礎和保證。一旦這樣的格局形成,製造業自然會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並在應對各種矛盾和問題、風險和壓力中發揮根本性的作用。
  現在的問題在於,在當前的機制格局下,地方政府能真正把實體經濟當作“看家武器”、“看家本領”了嗎?
  “春節行情”給我們的昭示是,只要能有效激活國內需求,就能為製造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基礎。實際情況也是,在出口嚴重受阻的情況下,如果國內需求再不能有效激活,不僅製造業難以步入正常發展軌道,穩定經濟增長也會出現很大問題。而激活國內需求,先要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提高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遏制財政收入的過快增長,提高職工收入的分配比例,必須儘早拿出切實措施;再要激活“兩端消費”,即低端消費和高端消費。前者重在進一步提高最低工資和最低生活標準、提高養老保險金髮放標準等。對後者,則是降低奢侈品、高檔消費品的稅率,把高端消費留在國內。這方面潛力相當大,市場也相當大;另外,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房建設力度,把居民的住房消費潛力激發出來;還有,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步伐,盡快建立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製造業發展之所以陷入“瓶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間資本大量逃離實體産業。因此,讓民間資本重回實體産業,是個十分現實和急迫的問題。雖然相關的政策規定出了不少,但效果並不彰顯。一方面,雖然民間金融也隨着風險在不斷加大,讓介入者有了更多後顧之憂。但實事求是地講,房地産等虛擬經濟仍然有着明顯高於實體産業的獲利空間,因此,民間投資者投資實體産業的熱情仍然不高;另一方面,不能不説,是因為很多領域仍然沒有對民間投資開放,或者開放度很低,影響了民間投資者的投資熱情。而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民間資本不能有效轉向實體産業,製造業要想真正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困難是相當大的。特別是一般製造業的主要力量是民間資本。所以,如何激活民間資本的活力,讓民間資本回歸實體産業,需要有更加務實、可靠和有效的政策措施。
  投資既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也是拉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溫總理在最近一次國務院會議上説,要保證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抓緊布局、有序推進新的國家重點項目,保持投資穩定增長。這也意味着,投資拉動仍然是今年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關鍵是,投資不能“走偏”,而應把投資的重點放在事關民生的事項和事關國計民生的重點産業和新興産業上。
  樓市調控兩年來,在有效遏制房價惡性上漲、遏制住房過度投資和投機的同時,由於行政色彩過濃,對剛性需求和相關産業確也造成了某些不利影響。因此,如何在鞏固調控成果的同時,適當調整和優化政策,如以房産稅取代限購限價等,也是需要抓緊研究的問題。房地産市場需要調整,但不能長期低迷,這就需要優化調控手段,從治標走向治本。
  當然,在歐美發達國家不景氣的情況下,調整出口戰略,把重點適度轉向新興經濟體國家、非歐美發達國家等,調整出口産品結構,也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潛力可挖。
  只要製造業盡快走出築底期,中國經濟的前景就將充滿希望,中國經濟及其社會穩定和諧就有了堅實基礎。現在國人的期待是,製造業復蘇的時間別拖得太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發改委: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01% 2011-12-28
李克強強調堅持穩中求進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2011-12-16
中國應警惕外部不利影響並繼續擴大內需 2011-11-0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