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火了一年還是敗給了春節
2012-01-31   作者:王傳濤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民俗正月初五迎財神,零點前後,南京許多地方劈裏啪啦,鞭炮齊鳴,煙花四起。導致南京空氣質量也急劇下降,“南京環保”在微博上發布通告,空氣污染指數一度達到重度污染。(《現代快報》1月28日)據北京環保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大年初一凌晨2點到3點,北京各環境監測子站PM10實時濃度達到峰值,在目前北京市唯一公開PM2.5研究性濃度數據的監測站車公莊站,PM2.5實時濃度也一度暴漲至1593微克/立方米。(《新京報》1月24日)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這本是民間諺語,沒想到,將此諺語用到PM2.5上也比較適用。不僅如此,PM2.5連正月初五都沒能躲過,為了請財神,許多城市一度陷入“重度污染”。更可以預期,即將到來的正月十五,同樣會使中國城市陷入一場會導致“PM2.5數據值爆表”的濃煙中。然而,要民俗要年味,還是要健康要清潔,其中的矛盾與糾結很難説清。
  過年放鞭炮,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傳統習俗。2006年之前,許多省會城市禁止燃放鞭炮,一來出於生命財産安全考慮,二者因為空氣污染已經明顯“吃不消”。然而,公眾普遍認為沒有鞭炮聲就沒有年味,雖然有些污染和安全問題,但年還是要過的。迫於輿論壓力,禁燃鞭炮逐漸放開。鞭炮齊鳴,煙花齊放,再次成為“中國年”必不可少的元素。雖然年年會出現因為燃放煙花鞭炮而導致的火災與人身安全事故,但人們仍陶醉並享受於煙花鞭炮帶來的樂趣。
  PM2.5,是在現代科學迅速發展背景之下誕生的新名詞。在2011年,PM2.5更是火熱得很。不僅從一個專業術語迅速成為一個普通名詞,而且倒逼着整個社會開始檢測並公布PM2.5。在公眾和輿論的壓力之下,檢測並公布PM2.5逐漸成為地方環保部門的重要職責。可以肯定,從檢測PM10到檢測PM2.5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然而,元月未出,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PM2.5頻頻爆表的局面表明——春節給了環保事業一記猛拳。
  一廂代表着傳統與習俗,一廂代表着科學與進步;一廂可以説成是污染,一廂又可以説成是潔癖。其中的矛盾與糾結,相信每個人心中都能體會到。鞭炮與煙花,有時候是可以承載親人團聚的幸福寄託的。以筆者為例,在吃水餃之前,我總會親手點燃鞭炮;在看春晚之前,總是先放幾響煙花。並且,在放完鞭炮之後,鞭炮釋放出來的煙霧與氣味,還總是讓人感覺年味無窮。雖然我知道這樣的空氣並不健康。
  有些習俗總能與高速發展的現代文明産生矛盾。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總有一些習俗會被淘汰,也會有許多習俗被保留下來。土葬被火葬代替,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對於燃放鞭炮和煙花,總有一天,習俗會讓位於健康與文明。鞭炮和煙花,雖然是春節文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習俗,但重視空氣質量改善與環境保護才是正道,在突飛猛進的時代發展大潮中,鞭炮和煙花至少應該要縮小燃放的空間和時間。習俗總會讓位於符合某個時代特點的那種文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燃放鞭炮別忘了PM2.5 2012-01-20
PM2.5:一個“慢半拍”的環保話題 2012-01-19
北京防治PM2.5 以更高標準改善空氣質量 2012-01-18
PM2.5未測先低,須及時糾偏 2012-01-16
防治PM2.5,從身邊事做起 2012-01-1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劉遠舉:抽籤或可解決春運售票難題[思想]高連奎:福利國家經濟反而更高效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