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報道稱,上海市質監部門近日對在上海生産、銷售的毛針織品質量進行專項監督抽查發現,包括H&M在內的知名品牌質量不合格。據記者調查發現,H&M已連續兩年登上服裝質量的“黑榜”。繼2010年7月上海質監部門抽檢發現H&M一款針織休閒上衣pH值不合格後,今年該品牌再次因一款針織毛衣纖維含量項目實測結果與産品標注不相符而登上“黑榜”。 要説這個pH值不合格、纖維含量不合格倒也不少見。筆者統計了市質監部門的網站,2011年一共抽檢了14批衣帽領帶等服裝(不含鞋類),一共有119件商品不合格,其中纖維含量不合格的76件,佔64%,pH值不合格的18件,佔15%。據質監部門網站介紹,纖維含量的明示是企業向消費者傳達産品原料成分的最直接的方式。抽查中發現的不合格産品多表現為實測結果與標注不相符。 關於pH值,一般健康皮膚的pH值在5.5-7.0之間,屬弱酸性。國家標準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pH值在4.0-7.5之間,如果超出了人體適應的pH值範圍,將會對使用者人身健康帶來影響。 現在在市質監部門網站上可以查到具體的不合格商品名單、標稱製造廠家、受檢企業、不合格項目,可謂詳細。美中不足在於,只有對不合格産品的定性結論,缺少定量數值。如一件衣服標稱羊絨50%、羊毛50%,經檢測羊絨49%,而與羊絨25%的衣服相比,也許同樣是不合格,但性質大不同。同理,也適用在pH值不合格上。相較其他一些地區質監部門網站,上海所公布的抽檢結果的詳細程度值得稱道。但質監部門的信息就算再清晰直白,也往往容易淹沒在比特海裏。有多少消費者會在消費前查詢質監部門的網站呢? 比如,我家最近考慮買一台洗衣機,主要想從波輪洗衣機升級到滾筒洗衣機。糾結的有兩點,一是什麼牌子,二是要不要買帶烘乾功能的洗衣機。我們採用多種方法,首先多次到賣場看,摸一摸實物,聽促銷員介紹,比價格、型號,雖然促銷員為推銷自己牌子的商品,説話肯定不太客觀,但總有可取之處,雖然家電賣場的價格相差不大,但總有不同。其次是問同事和朋友,看看他們買什麼牌子的洗衣機,有沒有使用烘乾功能,使用頻率如何,效果怎樣。最後是上網看,一上網就發現評論魚龍混雜,每個牌子都有説好的,也有説不好的,難辨真偽。也很難看到權威的説法。網上最多可以作為價格參考。最後選定了一款洗衣機,究竟如何,心裏也沒有底。 “網裏看花”、心裏沒有底,這也許就是我們消費者長期的心理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