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應對症下藥
2012-01-31   作者:呂志強(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又是一年春耕時。隨着春季農業生産的陸續開展,農村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重在加強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以滿足農民多元的金融服務需求。
  從總體上説,近年來我國的農村金融體系日趨完善,服務水平有所提升。然而,與新農村建設的需求、中央對服務“三農”的要求相比,農村金融服務依然不足,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農村基礎金融服務不足,我國農民還有不少散居在山村,且不説無金融網點,就連基礎金融服務也是空白;農村信貸結構調整滯後於農業經濟轉型發展,大量農村資金“農轉非”,使本來不足的農村信貸資金“雪上加霜”,制約了農村經濟轉型發展;農村金融服務功能還滯後於農業産業化的發展,農村信貸上浮利率過高,加劇了融資難、融資貴,加大了農民的負擔,制約了農民增收。
  加快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需要對症下藥。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農村金融服務要圍繞農民增産增收這個中心,在五方面切實加強和改善。一是鼓勵和支持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到農村建立分支機構,或發起組建村鎮銀行,通過創新金融擔保方式、稅收優惠、費用補貼、風險基金、涉農貸款增量獎勵等政策,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二是支持涉農龍頭企業開展“公司+農戶”的訂單農業,支持“農超對接”,為穩定農戶增産增收服務。三是創新服務方式,讓農戶普遍享受基礎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機構當大力挖潛現有網點服務能力,拓寬向山村的輻射範圍。網點輻射不到的山村,建議實施定點定時服務,也可到自然村巡迴流動服務,或結合農村集市貿易的傳統習俗,設置流動服務車等方式來滿足農民的現金需求。四是降低貸款門檻,降低利率上浮水平,讓農民貸得起款。五是鼓勵享受貸款的農戶參加保險,給農民增收繫上“保險帶”。針對農戶抗風險能力弱,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容易轉嫁到農村金融機構的現實,農村金融機構應當鼓勵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等,地方財政應給予一定的保費貼補,以增加基礎金融服務的安全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劉遠舉:抽籤或可解決春運售票難題[思想]高連奎:福利國家經濟反而更高效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