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針頭刺穿醫療衞生“軟肋”
2012-01-19   作者:白劍峰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日前,衞生部公布了河南安徽兩省交界處丙肝疫情調查結果。專家認為,這起丙肝聚集性疫情,與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沈樓村吳少華衞生所診療活動高度關聯。目前,該診所已被吊銷執照,有關責任人受到處理。
  據報道,感染者均在吳少華衞生所接受過靜脈推注治療。吳少華擅長用“靜脈推針”治療疑難疾病,號稱“一針靈”。由於療效神奇,病人紛紛慕名而來。診所門前的十多棵樹上都釘着釘子,經常是三四個人圍坐在樹下輸液。有時一個病人用完了輸液針頭,吳大夫拔下後,直接就插給下一個人用。不規範的治療,為疫情傳播埋下了隱患。
  一根針頭,引發了一場丙肝疫情,也刺穿了我國農村醫療衞生體系的“軟肋”。在很多偏遠農村地區,類似的現象並不罕見。目前,在我國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中,最薄弱的就是村級“網底”。一根針頭的背後,隱藏着農村公共産品的體制性短缺。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處於生存型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衣食住行等私人産品短缺。如今,我國進入發展型階段,公共産品短缺取代了私人産品短缺,逐步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國財政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嚴重不足。在醫療衞生領域,主要表現為農村醫療衞生服務體系薄弱,城鄉居民享受醫療衞生服務存在較大差距。
  醫療衞生領域有一個“市場失靈”現象。即依靠市場的力量無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例如,很多公共産品或者準公共産品,由於無利可圖,市場上沒有人願意提供。尤其是在偏遠農村地區,提供具有公益性的醫療衞生産品,基本不可能贏利。如果政府缺位,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産品就會短缺,從而導致游醫假藥氾濫,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因此,只有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才能填補“市場失靈”的空白。
  醫療衞生是一個公平原則佔主導地位的領域,讓人人享有健康權利,就是公平原則的體現。而市場機制的核心是利益驅動,無法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因此,政府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有義務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伸出“看得見的手”,該出手時就出手。
  然而,很多地方政府存在一種錯誤傾向:重城市輕農村。越是城市大醫院,政府投入資金越多,導致很多城市大醫院盲目擴大建設規模、配置高端技術、追求豪華設施、提供高端服務。而農村醫療衞生事業卻長期欠賬,很多地方的村衞生室條件簡陋,村醫隊伍青黃不接。長此以往,必將産生“馬太效應”,拉大社會貧富差距,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健康公平。
  目前,我國城市公立醫院比重過大,政府包不起,卻又不願放手,導致很多公立醫院長期處於“半飢餓”狀態,打着公益的旗號,幹着逐利的事情。其實,城市大醫院恰恰是社會資本願意進入的領域,政府完全可以保留一部分、讓出一部分。市場之手能夠解決的,政府就不必大包大攬;市場之手不能解決的,政府則必須承擔義務。這就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只有這樣,政府才能集中財力,補上農村醫療衞生服務的“短板”,重點辦好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最終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央級公務員明年納入醫療保險 取消公費醫療 2012-01-15
前三季度醫療健康投資超35億美元 2011-11-0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劉遠舉:抽籤或可解決春運售票難題[思想]高連奎:福利國家經濟反而更高效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