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人口調控”是理念的進步
2012-01-19   作者:新京報社論  來源:新京報
 
【字號
  2012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區分“城市服務管理”和“社會建設”,並註明“服務”和“管理”的關係,“寓管理於服務之中”。而對於今年的人口工作,此前四年的“人口調控”四字消失,代之以“人口服務管理”,而管理模式為“實有人口服務管理全覆蓋”。(《新京報》1月18日)
  沿用多年的“人口調控”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消失,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
  近些年來,“人口調控”成為官方話語的一個關鍵詞,頻繁出現在各種文件和表態中。不過,調控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北京的人口調控目標一次次被突破,一些區縣意在削減低端勞動力需求的措施,也曾引發了許多爭議。
  “人口調控”,其實是“全能政府”思維的表現,然而,30多年來的發展早就證明,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對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作出事無巨細的安排。
  實際上,一個城市的人口規模多少才算合理,很難人為作出精確測算。因為人口流動受市場規律的支配,一個城市既然能流入那麼多人,這些人大多都能在這個城市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自食其力,就説明這樣的城市人口規模有其合理性。
  所謂“低端勞動力”、“低素質人口”,實際上是個假命題。一個城市的就業人群分佈,取決於其産業的結構。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多功能定位,以及日益發達的第三産業,必然要吸收大量中低學歷勞動力,這不是僅僅靠行政調控就能削減的。北京如今大力推動産業結構的升級,但産業再怎麼升級,基礎服務性崗位永遠是“剛性”的存在,包括家政、保安、服務員、營業員、商販、護工……所以,要想促進人口合理流動,減緩北京人口膨脹速度,需從改變城市功能定位、産業政策、分散資源配置着手。人口都是跟着資源走的,城市如果定位於“全能”而不是量力而行,有取有舍,必然有着巨大的就業空間,人口縮減就很難實現。
  當然,我們得承認,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脹,確實帶來了種種問題,如資源緊張、交通擁堵、治安惡化、醫療、教育不堪壓力等。不過,這些問題的真正原因難道僅僅是“人多”嗎?恐怕城市管理和服務意識的滯後,城市發展和規劃理念的失誤,更需要檢討。
  需要強調的是,自由流動是公民不可剝奪的權利,人口遷徙並非盲目的現象,它是公民理性的選擇。在城市化演變過程中,勞動力向大中城市集中,是無法扭轉的客觀規律,明智的城市政府,會通過自身的改革,改進管理和服務水平,去主動適應,而不是人為地進行阻擋,拖延社會進步的步伐。
  “人口調控”淡出,首提“實有人口”,明確“寓管理於服務之中”,這些顯示出,北京的外來人口政策正朝着公正、平等、開放邁進。希望這樣的轉變,盡快從紙面落實到行動上,讓公民“同城同權”不再是夢想。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