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條校車安全意見如何採納
2012-01-18   作者:熊丙奇(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對意見集中的十大交鋒點,最好是讓學校、家長、學生等利益相關方,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和表決;更理想的方案,是將校車安全法制化提升到國家立法的層面。
  據《新京報》報道,《校車安全條例》(下文簡稱《條例》)草案徵求意見日前結束。共有2818人次通過網絡、信函提出7030條意見。
  如此多的意見,足見公眾對《條例》的重視。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梳理這些意見,進行合理的採納。從徵求到的意見來看,存在各種觀點的激烈交鋒,這就更考驗條例制訂者,如何尊重各方利益,做出科學決策。
  舉例來説,《條例》徵求意見稿的第三十六條規定,“學校應當指派照管人員隨校車全程照管乘車學生,並定期對隨車照管人員進行安全教育……”
  對於這一條,正方意見為,“學校指派的人員熟悉學生情況,和學生溝通交流比較方便……對保障學生乘車安全有利。”而反對意見是,“學校編制緊張,教師的工作壓力本來就很大,在學生上學前和放學後還要兼做隨車照管人員,難以承受,會影響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
  兩種意見是完全不同的責任劃分,牽涉到對學校辦學功能、校車責任的認識以及校車運營的具體管理。如果有關部門認為學校是運行安全責任的主體,就可能保留這條,不進行修正;但如何決策才是最科學的,從立場不同的各種意見中,很難得出直接答案。合適的辦法,或許是對此條進行民意表決。
  推而廣之,對意見集中的十大交鋒點,可讓學校、家長、學生等利益相關方,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和表決。也就是説,在目前徵求意見進行修訂的基礎上,再進行一輪徵求意見,公眾可以看到哪些意見被修訂稿採納,並進一步提出建議。
  更理想的方案,是在適當時機將校車安全法制化提升到國家立法的層面。在由國務院法制辦或全國人大常委會指定的立法小組擬出草案後,再次聽取意見並加以完善,而後提交全國人大進行討論、審議。如此,各方意見可以在立法平台上進行更充分的博弈。給校車安全以法律之“身”,在確保其權威性的基礎上,也可更好地用制度來規範政府的投入責任、安全監管責任落地。在討論校車安全問題時,美國保障校車的做法,時常被提及,其中有一條就是全美管理校車方面的法律規定非常健全,而這些法律都是通過立法機構制訂的。
  當然,經過這些程序也許會讓立法的速度減慢,但是,寧可慢一些,也不能倉促推出一個並未充分反映民意,存在不足的法規,否則,是不具備執行力,甚至會帶來新的安全隱患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新校車標準 不能被“綁架” 2012-01-10
[關注]網民:校車優先,落實是關鍵 2011-12-13
龍口採購50輛宇通專用校車 2011-12-0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劉遠舉:抽籤或可解決春運售票難題[思想]高連奎:福利國家經濟反而更高效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