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在2011年被中國超越之前,日本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長達40年之久,可以説這與其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密不可分。近年來,由於國際市場需求減少、國內成本壓力增加、新興市場崛起,限制了日本製造業能力的釋放。您認為日本未來能否重振製造業?關鍵出路在哪?
李薇:日本製造業在全部産業中所佔比例高達19%,這在發達國家中是最高的。儘管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以及不斷增大的國內生産成本,對日本製造業構成挑戰,但日本企業擁有新興經濟體所不能比擬的世界一流的核心技術和眾多世界頂級品牌,而且日本還在不斷創新,持續增加研發投入,通過實施産業海外轉移和産品差別化戰略來保持國際競爭力,這意味着日本製造業在中長期還將有較強的優勢。
由於日本早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國內市場早已飽和,要消化製造業的巨大産能,對外出口就顯得十分重要。很顯然,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國際市場需求的萎縮,可能限制日本製造業能力的釋放。
解決問題最現實可行的辦法就是日本應當加強同亞洲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對華貿易已佔日本對外貿易總額的22%以上,整個亞洲地區佔60%以上。亞洲一直是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伴隨着亞洲地區城市化的迅速提升,消費市場也將迅速擴大,完全可以消化日本製造業的巨大産能。與充滿不確定性的TPP相比,中日韓FTA或東盟10加3的實實在在的合作對重振日本製造業更有意義。
經濟參考報:2011年,在美國和歐盟經濟陷入低迷的時刻,日元卻在持續升值,日本央行不得不三次出手干預市場。您認為日元升值的原因是什麼?是否説明日本經濟已經走出困境,強勢復蘇?2012年日元是否會延續這種升值態勢?日元升值對日本經濟復蘇將産生哪些影響?
李薇:2011年日元對美元、歐元匯率均呈大幅升值趨勢,其中對美元匯率多次突破歷史最高值,對歐元也達到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日元升值的原因並不在於日本經濟強勢復蘇,而是在美國經濟低迷、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加重等背景下,美元、歐元大幅貶值,市場選擇日元這一安全性較高的避險貨幣,從而導致日元需求旺盛,價格攀升。
進入2012年,日元匯率變化依然與歐洲債務危機以及美國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方向密切相關。尤其是歐洲債務解決方案的落實尚需時日,美國可能&&第三輪數量寬鬆政策(QE3),這些因素將導致日元匯率在一段時期繼續保持升值態勢。
日元升值對日本經濟復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日本出口企業打擊很大。日元升值長期化使得電機、汽車等主要出口企業調整經營戰略,多次上調企業收益設定匯率,松下、索尼、馬自達等大型跨國公司預計2011財年陷入赤字。二是加速企業海外轉移可能加劇國內産業空洞化。日本企業在日元升值、法人稅過重、電力不足等“六重苦難”下,加快了海外生産網絡的布局和擴充。據國際協力銀行調查,日本國內製造業企業中,今後三年將強化、擴大海外業務的企業佔87.2%。海外投資加快將可能改變日本經濟的資金流向,並導致國內設備投資下降、國內就業減少、稅收縮減等問題,從中長期看對日本經濟增長不利。
但另一方面,為應對日元升值,日本企業將進一步強化技術革新,爭取産品價格定價權,增加國際競爭力。
經濟參考報:2011年,日本經濟受災後重建的刺激,曾經在三季度出現大幅增長。您認為2012年災後重建需求擴大的“拉力”與經濟“下行壓力”相比哪個更強一些?未來日本經濟將呈現何種態勢?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
李薇:野田內閣面臨着各种經濟難題。災後重建、核事故處理、長期電力不足、日元升值以及美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可能引發的世界經濟低迷,使得日本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強。
總體來看,2012年災後重建需求擴大的“拉力”可能大於經濟的“下行壓力”,日本經濟將延續穩定增長的態勢,全年可望實現2%以上的增長。但是,由於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日本對出口的期待不應過高,個人消費和設備投資將略有增長。2012年是日本災後重建真正啟動的第一個年頭,日本經濟可能在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火電系統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而住宅建設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災後重建的開展及各種住宅建設刺激政策,將成為推動災區建房、購房增長的主要因素,長期受到壓抑的全國範圍的住宅需求也將得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