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限價令”的喜與憂
2012-01-12   作者:司馬童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人民日報》報道,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日前在京&&,電影票價體系亟待改革,票價偏高的現象依然持續,工薪階層看電影的期待與要求難以完全滿足。為此,2012年電影局將&&建議性指導票價標準和最高限價。
  電影票“限價令”的可喜之處自不待言,而如何讓這個“限”字更好更快地發揮作用,還該反其道而行之,無妨説説它的可憂之處。筆者提出“三點憂慮”——
  一憂“限價”的形式會不會多於實質。按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使用的措辭看,2012年將要&&的,其實不止是一個“最高限價”,還包括了“建議性指導票價標準”。就是説,一年中,不管“指導價”或“最高價”孰多孰少,都應視作是“限價工程”的共同組成。如此,疑慮頓生:既然現實生活中的“建議零售價”早成了一種雞肋,難道電影票的“指導價”,就能與眾不同、獨放“異彩”?但願“限價令”的實際意義不打折扣。
  二憂“限價”的參考會不會脫離地氣。電影票價格多高合理,限到多少才屬正常,最有發言權的無疑是市民百姓。近年來,“聽證帝”、“聽證奶”層出不窮,“偽民意”、“偽調查”時有所聞,大眾對某些“社會調查”和“民意數據”信心大失。電影局説要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影片,分門別類地確定“限價標準”,實在是“談何容易”。
  三憂“限價”的落實會不會遭遇抵制。近年來,國産電影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同時,大牌導演和大腕明星加盟的所謂“國産大片”,漸漸顯示出“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優越心理。反映在電影票價,就有了“以我為主”的強勢心態。那麼,新的一年嘗試實行“限價令”時,若碰上以“發展民族電影産業”相挾的軟釘子,票價真的還能不折不扣地“限”下去麼?
  但願電影票“限價令”三憂,只是筆者的杞人憂“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觀影方式多元化反倒擠佔中國電影票房 2007-06-29
銀川:電視盜播影響電影票房 2007-05-11
《惡靈騎士》蟬聯北美電影票房榜冠軍 2007-03-02
2006年韓國國産電影票房首次突破六成大關 2007-01-05
韓國國産電影票房首次突破六成 2007-01-0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