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大阻力在哪
2012-01-09   作者:周子勳(資深財經評論人)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時隔五年之後,對決定今後我國金融走向的本次金融工作會議,“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推進,是各方普遍較為關注的議題。而此“三化”的核心,又是“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存貸款利率均按照市場供需定價,完全由市場調節。按照目前我國的金融管理制度,存款利率可以下行但不能上浮,貸款利率下行空間非常有限。説到底,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國內價格),如果繼續維持行政管制,勢必造成價格信號的扭曲,對資金的有效使用、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金融資源的有效利用都會形成不合理的導向。因此,在繼續實施穩健調控政策的環境下,若能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必將推動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
  由於利率的管制,大量資金進入到低水平的發展行業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當前全社會高度關注的房地産行業。從世界範圍來看,房地産都不是社會投資的主要市場。但由於資金的錯誤匹配,很多央企憑藉對資金的壟斷性優勢,獲取大量低成本貸款,從而造成房地産行業的畸形繁榮。與之相反的是,長期的負利率以及金融系統的行政化取向,使得銀行和國有企業享受了巨大的制度紅利,經濟體中最需要融資的部分中小企業貸款卻年年喊渴。這些都與利率沒有市場化有關。
  另一方面,由於對存款利率上限、貸款利率下限進行管制的利率非市場化,直接造就了銀行金融機構高利潤。“銀行不能把企業當成唐僧肉”、“銀行利潤要建立在企業發展的基礎上”,溫家寶總理對銀行業高利潤的表態可謂振聾發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央行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明確指出,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利率定價機制建設,積極探索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有效途徑。因此,利率市場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事實上,一些銀行已開始準備了。
  不過,當下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國內依然是面臨較大的阻力。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幾個星期前撰文談利率市場化問題時,文章的標題就是“利率市場化:老問題、新挑戰”。何謂新挑戰?姜建清説,中國商業銀行當前高度依賴存貸利差收入的贏利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如果不充分認識銀行經營轉型期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風險與難點,不進行金融改革的總體協調推進,不加快商業銀行的轉型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就有可能會出問題、走彎路。
  不可否認,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開始推動的時候,確實會有一些金融機構可能出現倒閉的問題,但在建立存取款保險制度之後,金融發展很快就穩定了下來,並且擴張很快。銀行作為企業,倒閉也該是正常的經濟現象,市場決定去留存活,優勝劣汰。在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前,可參照美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而以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的經營競爭能力而言,在利率管制下,其競爭力就與國際大行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利率市場化實際上是倒逼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必然趨勢。
  再説,利率本應是屬於整個經濟體系討論的議題,中小企業、投資者、儲戶都應有發言權,但如今卻成了利率管制既得利益方一直在內部研討的議題,不能不説,力量嚴重失衡。按滙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的説法,“國內銀行的凈息差普遍在250至300個基點(2.5%至3%),構成了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隨着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銀行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存款利率可能會提高,貸款利率可能會下降,這觸動了銀行的核心利益。”
  從金融發展與改革的大方向而言,利率市場化理應是最基礎的改革目標,很難想象,一個市場經濟制度下的國家會長期按照行政命令來配置金融資源。因此,在承上啟下的“十二五”初期推行利率改革已成為我國金融改革的關鍵因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關注歐洲央行利率決議及中國數據 2012-01-06
各銀行首套房貸利率松緊不一 2011-12-1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