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欠薪逃匿”透露什麼信息
2012-01-05   作者:朱四倍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據報道,2011年以來,各地工會把維護農民工權益作為重點工作,大力推動工資拖欠清理工作,取得顯著進展。據了解,在被拖欠工資的職工中,90%-95%是農民工。有關部門也&&,2011年以來,企業拖欠工資甚至欠薪逃匿現象有所上升。
  企業拖欠工資甚至欠薪逃匿現象有所上升,這是一個怎樣的信息?從2003年總理幫重慶熊德明討薪到現在八年過去了,但拖欠工資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我國農民工大約有1.5億,儘管各種治理措施不斷&&,每年年終還是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高發期。面對企業拖欠工資甚至欠薪逃匿現象,我們總要面對一種尷尬:欠薪、討薪成為每年年底都要發生的“慣例”。
  “欠薪逃匿現象上升”實際上反映了“季節性治理”的無奈。所謂“季節性治理”,就是沒有從源頭上採取根本措施應對社會矛盾,有關部門僅僅在年終或某個關節點上&&應急措施,這也最終導致出現“季節性爆發”乃至“虛假治理”。據筆者觀察,在新聞報道的影響下,不少地方&&的措施和農民工討薪現象一樣,吸引了眼球,卻不能真正落地,産生公眾所期待的效果。
  隨着公眾對討薪新聞注意力的疲勞,那些普通的、難以激起關注的討薪者,將越來越難以進入公眾視線。大量的治理措施無法落地,是農民工權利匱乏的真實寫照,更表明他們的表達渠道和空間正在被壓縮。勞動者討薪看似屬於個體,實則是整個社會權利救濟機制缺位造成的。從一定意義上説,“欠薪逃匿現象上升”絕不是農民工等弱勢群體個人的苦難。
  有學者認為,“對於那些在利益分化中處於不利地位的階層來説,他們更傾向於用非理性的方式進行表達”。因為弱勢利益群體可利用資源有限,合法渠道又不通暢,他們很容易採用非理性行為來表達利益要求。在筆者看來,這是“欠薪逃匿現象上升”將要面對的後果,勢必會對社會的正常秩序造成負面影響,不利於社會穩定。
  面對“欠薪逃匿現象上升”,我們必須進行反思,研究過去開展的各類專項整治措施為什麼不能起到顯著效果,根據新的形勢要求,盡快完善治理農民工工資的有效措施。同時,我們也要追問:社會究竟給了農民工多少表達訴求的空間和渠道?只有這些問題解決了,才能讓制度解決欠薪成為社會的常態,而不是“季節性治理”佔據上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打擊惡意欠薪尚須立法跟進 2012-01-04
解決欠薪需要形成法治合力 2011-12-09
任志強“被欠薪”反映國企薪酬之惑 2011-04-1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